摘要: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迫切,業余民間文藝團體很好的適應了現階段人們精神生活需求,各類文藝團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迅速發展壯大。本文著重分析民間文藝團體的存在必要性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的“瓶頸”,針對此問題做出相關解決措施,并通過一系列具體做法為團體穩定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平臺,使讀者了解到創新激勵機制在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關鍵詞:文藝團體;扶持;發展;創新;展示
中圖分類號:G249. 27;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250-02
一、前言
近年來,廣州市南沙區搶抓政策機遇,高度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嚴格貫徹落實“建立與人民群眾同步共享開發建設成果機制”的要求,把南沙的文化建設推向新高度,為南沙新區和南沙自貿區開發建設提供主心骨、精氣神和精神動力。特別是從2015年起,在原南沙區文廣新局(現名南沙區文廣旅體局)的爭取下,區財政設立了專項扶持基金,每年投入200萬元對民間文藝團體進行專項扶持,在激發民間文化活力的同時,也集中展示了南沙區全面落實民生十件實事,推進“全面提升群眾文化生活”事項的魄力和實力。
二、概念和概況
(一)民間文藝團體概念
民間文藝團體是指不隸屬于政府文化部門,由民間文藝愛好者自發組織、自我管理,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團體。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迫切,業余民間文藝團體很好的適應了現階段人們精神生活需求,各類文藝團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迅速發展壯大。這些文藝團體活躍于鄉村、社區、廠企和各級文藝賽事、演出中,成為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力量,很大程序上代表了基層群眾的文化訴求。
(二)南沙區概況
廣州市南沙區位于廣州最南端的珠江出海口,下轄3個街道、6個鎮,常住人口72萬人。南沙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和大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是廣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和發展海外貿易的必經之地、古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區域面積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萬,擁有“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區”雙重國家戰略疊加等政策優勢。
近年來,該區在大力開展經濟建設的同時,積極創新,著力構建“全民共享開發建設成果長效機制”,大力推進包括文化服務在內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里,有距今3000多年的鹿頸村遺址,曾發掘出廣州地區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有保存良好的宋代以來各類精美的古代建筑、摩崖石刻;有明代以來的媽祖神廟宇,有清代以來的舢舨洲燈塔;更有歷史上被稱為“稅關炮臺”的上橫檔島炮臺,見證并記錄著中國近代史上對外交流的時光。區內河網縱橫、水網密集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南沙地區兼收并蓄、獨具特色的水鄉文化。區內群眾文化基礎良好,活躍在南沙地區的民間文藝團體也較多,既有地域特色鮮明的麒麟舞、咸水歌團隊,也有經典傳承的粵曲社、民間工藝社,還有頗受年輕人歡迎的流行音樂工作室、健身舞蹈隊。區內擁有活躍的文藝團體200余個,并呈持續增長之勢,這些群體及其成員構成了區內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骨干力量。
近年來,南沙區將文藝團隊的組織與培訓作為群眾文化示范性業務工作之一常抓不懈,多次召開文藝骨干座談會,在全面摸查廣泛發動的基礎上進行重點扶持。在區文化發展中心的統籌指導下,南沙區各群眾團體、教育、街道、企業等單位成立的業余文藝團隊共200余支,涵蓋合唱、舞蹈、書畫、攝影、文學、詩歌、戲曲等多個藝術門類,參加文藝團隊人數達到3000多人。區文化發展中心每年均組織全區優秀文藝團隊、協會開展創作、采風、排練、比賽、觀摩、演出等活動,不斷提高業余文藝團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使業余團隊和文藝骨干成為繁榮南沙群眾文化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南沙區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困境
南沙區民間文藝團體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著與其他地方的民間團體同樣的實際問題:
一是經費來源無保障。由于這些文藝團體大都依靠興趣愛好聯系起來的。團隊運行所需的道具、器材等經費的籌集,絕大部分需要團體成員自籌,活動場地以及配套裝備不足,從而制約了團體的發展活動的開展。
二是組織結構較松散。由于大部分民間文藝團體屬于以興趣愛好聚集在一起的組織,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大家的排練、演出隨意性大,很多團體的活動僅限于自娛自樂,表演展示的機會不多,創作排練的動力不足,團體的發展缺乏目標性和組織性。同時,對演出組織等方法掌握不夠,使得演出效果打折扣。
三是培訓指導欠專業。由于民間文藝團體成員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具備較高專業文藝技能的人才缺乏,再加之缺少專業的指導、培訓,使得團體的整體藝術水平不高,創新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政府扶持不足,輸血不足,軟件硬件投入不足,基礎差、底子薄;二是沒有和市場接軌,造血不足;三是沒有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缺乏相應管理人才,無組織無紀律,視野存在局限性,節目千篇一律,缺乏創新。亟待我們采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扶持民間文藝團體發展、引導群眾開展自我服務的群眾文化活動。
三、開展文藝團體扶持的必要性
2015年9月1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做好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也強調要加強聯絡,延伸工作手臂,加強對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的團結引導,把千千萬萬文藝從業者、愛好者凝聚起來,不斷增強組織吸引力。作為基層文化行政部門,如何貫徹落實好習總書記提出團結引導新文藝群體的使命任務,采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推動基層文藝發展,引導群眾開展自我服務的群眾文化活動成為基層文化工作部門的重要課題。廣州市南沙區針對新行政區文化基礎薄弱、文藝專業院團缺乏、村(居)文化氛圍不足的狀況,將眼光投向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團體作用,利用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吸納民間藝術人才、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使之成為推進基層文化的重要力量。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于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民間藝術團體因其成員來自于群眾,對群眾的生活最為了解,從而使得他們的演出更具生活氣息,也更能反應人民群眾的呼聲,更受群眾歡迎,通過他們的活動,能最大程度地帶動并影響廣大群眾,豐富并滿足其業余文化生活。
二是有利于方針政策輔助宣傳。通過引導民間文藝團體在演出中滲透添加有關普法教育、惠民政策、征地拆遷等信息內容,讓群眾在享受文化服務的同時,輕松地了解跟自身有關的政策信息,強化其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
三是有利于提高群眾綜合素質。通過參與創作、排練、演出可以全面提高團隊成員的文藝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在演出過程中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群眾的內心世界,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整體素質,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是有利于傳承傳統文化。民間文藝團體大多以傳承、挖掘傳統文化并進行創新為主要活動形式,對于展示、傳承傳統民族特色文化具有重要重要的作用
四、南沙區文藝團體扶持的具體做法
為切實調動區民間文藝團體的積極性,發揮其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帶動作用,自2015年以來,南沙區文廣新局借助南沙區全面落實民生實事的契機,創新性開展了“扶持培育基層文藝團體”活動,為南沙民間文藝團體正規化、常態化、專業化發展開辟了道路。
(一)設立專項扶持資金
為切實解決制約民間文藝團體發展涉及的資金不足這個關鍵問題,南沙區從2015年起設立了200萬元/年的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扶持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通過競爭,選取20個優秀的民間文藝團體納入年度扶持范圍,每個列入扶持名單的團體將獲得10萬元扶持資金。受扶持團體可以利用扶持資金購買道具、租用場地、聘請指導老師、支付排練演出產生的交通、誤餐等支出。
(二)規范管理要求
為確保被扶持的團體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南沙區在此次對民間文藝團體扶持工作中對列入扶持范圍的團體進行了相關規定。在具體遴選過程中,通過組織專業評審對相關團體在集中展演環節所展示的作品(表演)、現場答辯進行評分,同時,還設置有網絡投票環節,通過了層層“考驗”最終得分列入排名前20的團體名單通過網絡、微信等公眾平臺進行公示。通過這種規范的遴選工作流程,既確保了相關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也擴大了相關團體和本次評選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也為各參評團體提供了同臺競技的舞臺和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還為其他意欲取得扶持的資格的團體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有效地發揮了扶持資金的“指揮棒作用。
同時,還進一步規范了管理要求。一是規范了扶持資金的使用范圍。區文廣旅體局會同區財政局制訂并實施了《南沙區民間文藝團體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對民間文藝團體扶持資金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管理要求進行了規范。同時,由區文廣旅體局組織每年對扶持資金的使用采取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年度審計監督。二是規范了團體的活動要求。獲得扶持的文藝團體應接受區文廣旅體局的管理監督,按計劃、按要求自覺參加區和鎮街的各類文藝展演活動。
(三)搭建團體展示平臺
為了展示基層文藝團體的扶持成效,并接受群眾和市民的檢驗與評價。自2016年以來,南沙區每年組織舉辦一屆南沙社區文化節,每屆社區文化節包括鎮街預選賽、區級晉級賽、匯報演出等內容,舉辦文藝團體演出超12場(次),全區上百支民間文藝團體、數千名業余文藝愛好者參加了展演展示,惠及觀眾過萬人。例如2018年第三屆社區文化節系列活動,除各鎮街選拔賽外,還分別舉辦了一場民間文藝團體作品展覽、一場民間文藝團體扶持大比拼和一場優秀民間文藝團隊專場匯報演出,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與此同時,還組織受扶持文藝團體作為文化志愿者深入開展惠民演出、公益文藝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在此過程中檢驗了扶持效果,為各相關團體進行交流提供了平臺,同時也為基層群眾提供了內容豐富的文化大餐。
(四)團體扶持成績斐然
通過4年的基層文藝團體扶持工作,南沙民間文藝創作激情被點燃,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文藝創意和文藝作品。在社區文化節、春風行等活動中涌現了一批精心打造的節目和作品,展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素養的文藝創作、表演隊伍,貯備了一批南沙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帶領群眾掀起了一波享受文化服務、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潮。同時,各文藝團體在省市各級賽事中屢獲殊榮。
例如,2017年以來,組織參加全國、省市各級文藝比賽并獲得50多項榮譽,如珠江街舞蹈隊《海上漁歌》獲省音樂舞蹈花會銅獎、紅樹林青年舞蹈團《歸來》獲獲2017年度全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二等獎;芳華歌隊《漁家姑娘在海邊》獲“花城詠天籟唱響新時代”2 018廣州星海(國際)合唱音樂季之合唱群英匯銀獎、黃閣鎮大井龍獅麒麟團《麒麟情》參加廣東省第五屆麒麟文化節獲得金獎。
五、南沙區實施民間文藝團體扶持工作的經驗和效果
事實證明,基層文藝團體扶持活動對區內民間文藝團體所采取的系列扶持措施有效激發了各文藝團體的發展熱情,也為豐富源于本土的文化產品供給提供了條件,更為繁榮當地群眾文化活動奠定了基礎,受到了相關文藝團體和群眾的熱烈歡迎。有效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團體注冊成立,也促進了基層文藝的全面繁榮,為我們實施引導扶持民間文藝團體發展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樣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利于幫助團體緩解資金缺口壓力。通過資金補助,有效解決了制約團體發展最關鍵的資金缺口壓力,為團體穩定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是有利于提升團體的創作創新能力。通過建立專家庫,解決了團體內部人員培訓時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并能有效提升團體的創作創新能力。
三是有利于規范形成團體的排練、演出、經費支出等管理機制,為團體長期穩定發展準備了條件。
四是有利于為相關團體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表演展示機會和平臺,充分調動團體開展活動的積極性,也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創造了條件。
五是有利于擴大文化志愿者隊伍。由于獲得資金扶持的團體成員都加入南沙區文藝志愿者隊伍,有效擴大了區內文化志愿者隊伍,也極大地增強了團體成員的自豪感。
六是有利于培養發現文藝人才,為進一步實施打造文藝精品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黃兵,廣州市南沙區文化體育發展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