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強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課程,把信息技術滲透于語言文字中,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直觀具體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信息技術;學習方式
在網絡環境中,我們可以廣泛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把信息技術運用于文字、圖文、動畫、聲音等,創建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自我探索以教育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化難為易,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輕松學習和主動探究。有效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展翅。
一、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增添活力
1.創建新型的教學范式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環境。如果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到語文課堂教學,必將改變教師的角色定位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為語文教學展翅。
2.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老師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較單一。如果在教學中出現較抽象的知識,學生就很難理解。使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來創建豐富而直觀的教學環境,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時代的變化,教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多數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他們可以迅速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愿望,并促使他們積極探究。
二、如何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創建高效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呈現于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它具有內容豐富多彩,信息量大的特點。它提供了外部刺激。結合對特定圖像感興趣的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主動獲取和合作探究。信息技術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作為突破口,為學生提供和諧,輕松的語言環境。使用學生喜歡的圖像,開闊視野,喚起他們的情感,引導學生自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處于最佳學習狀態,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語文教學變得容易。
1.導入課題、引導教學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是指使用信息技術不影響教學問題,而是從與教學目標有關的現象和課文開始的內容,并尋求學生獲得靈感,或提供介紹教學主題的線索。通常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或在導致新的教學主題時,會更頻繁地使用信息技術。使用信息技術,引出主題妙趣橫生,這符合學生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和動力的心理特點。
2.創設氛圍、激發求知欲望
“愛種子”平臺教學平臺資源在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在教學《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課中,筆者為了激發學生對春天小雨的喜愛,在導語中引入了微課讓學生看著優美的春雨圖,淅淅瀝瀝的小雨打在篷頂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大樹林里的葉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鐵皮屋頂上,場景轉換到樹林里的小雨,打在面包樹上發出淅淅瀝瀝、啪啦啪啦、嘩啦嘩啦各種不同的聲音,讓孩子們瞬間就走進了課文聯想到春天聽到了雨的鼓聲。醒來了,所有的種子都回到了大地母親的床上,讓母親抱它、親它、教它發芽,有的學生還高興地跟著音樂和著節拍唱起了《春雨》,課堂的氣氛不知不覺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心飛到了春雨中,心情也隨著一幅美麗的畫面與動聽的歌聲傾聽春天小雨的聲音。這便是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它把學生帶到一個有聲音的春天世界里。
3.提供信息、形成表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各種有效的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可以生動地呈現圖像和優美的音樂,直接作用于視覺和聽覺器官促進學生的直覺感知。建立知識與經驗之間的聯系,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易于接受新知識,解決教學中重點和難點。
4.增強記憶、鞏固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突出知識之間的結構關系。充分使用不同的媒體的表達方式來展示教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知識的系統性,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力和效能,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類型的應用主要用于教育知識點的結尾或整堂課的結尾。
5.利用“愛種子”平臺多元評價,使學生激勵參與
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課程評價應反映評價形式的多樣性。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使用語言的完整能力的發展過程和學習效果。它結合了形成性評價和最終評價。它不僅關注結果,而且更加關注過程,從而可以進行學習成果的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和諧統一。
評價的方式形色多樣,其中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評價有老師的肢體語言、實物激勵、語言評價等形式,但是如果些方式如果長期使用則比較顯得乏味,如果能借助“愛種子”平臺的特殊功能,則可以輕松地使教學評估多樣化,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例如,使用“愛種子”平臺中激勵性評價。表揚——豎起大拇指的圖案,團隊合作——一個獎杯,主動積極——1個笑臉,待進步時——1支小火箭等,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感到既生動又有趣,這比重復使用“ 你真棒!”要好得多。還有繼續努力——1支發光的燈泡,這種形式的評估還可以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熱情,使他們可以自信而大膽地參與。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愛種子”平臺設計的掌聲來代替學生的掌聲,使學生感到新鮮。設計蘋果采摘,劃船,跑步和其他小組計分比賽。當學生克服了從容易到困難的任務時,學生會伴隨著“愛種子”平臺給出的不同評估結果,使他們感到自己與眾不同。對他的欣賞和認可,更多愛的感覺以及學習中不斷提高的自信,是學生不斷發展的動力。
6.運用信息技術的多選性,激發寫作動機
“枯腸搜盡無所得,筆頭咬爛難成文”這是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范圍有限,缺乏對事物的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所以即使面對豐富的現實生活材料,也不知從何下筆。信息技術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并茂的寫作素材,能解決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網絡教學,通過精剪輯視頻,配上背景音樂和傍白,能將現實生活藝術地再現出來,讓學生感悟,使信息得到凈化,也刺激了學生的積累。記得有一次,組織學生參觀世界大觀,筆者預先布置了一個小練筆,要求學生按一定順序寫,隨意選擇一種植物或一個場景寫下來。活動結束后,大多數學生雖然發覺活動的內容豐富,但到底寫什么下來,自己也不知道。筆者告知學生們校園網上有運用多媒體制作有關這次活動情景和各種菊花的知識、形狀的特寫。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并點擊、瀏覽網頁。這時,學生各取所需,選擇自己喜歡的情景、畫面反復欣賞、查看,形成了最初的寫作動機。這樣,學生通過認真觀察以及教師有意識的點撥,學生對客觀事物的了解重新獲得了豐富的體驗和感受,激發了他們完成作文的動機,優秀文章也一一呈現出來,促使學生面對同一命題,選擇不同材料寫出不同的內容、不同風格的文章。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得到了張揚。
7.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在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小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有些單依靠語言描述是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僅通過在課堂上學習也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因此,我們可以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課外拓展,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收集他們喜歡的彩色圖片、音樂、視頻剪輯等,完成他們的認知。例如,講述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發現學生對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我們卻沒有太多的時間在課堂上。為了拓展學習,我們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計劃,然后回家通過網上了解他們感興趣的童話。這樣,根據信息技術的使用,學生的學習范圍將從教室擴展到教室之外。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改變了語文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帶來無窮的學習樂趣。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仍存在誤解。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從教學目標出發,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并將其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中,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更快地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陶紅.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信息資源的利用[J].教育信息化,2004(8).
[2]虞偉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06.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