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銀清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思想等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通過進修、實踐、研究、反思等專業化成長的路徑,可以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
踏上這三尺講臺已過十二個春秋了,回顧自己的來時路,點點滴滴都在心頭。有欣慰,也有沮喪,有順境,更有困惑,一直在尋找屬于自己教學的一片美好星空,但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直到一次外出學習培訓,“教師專業化成長”這一鮮明的教育用語在眼前閃動時,我才茅塞頓開,其實,自己苦苦尋覓的教學之夢就在前方,成長之路就在腳下:進修、實踐、研究、反思,這不正是自己一路朝著專業化成長之路走出的幽徑嗎?
一、進修,讓專業成長之花得到洗禮
(一)書中自有黃金屋
無論走到哪里都會發現有這樣的教師,他們有的能在課堂上引經據典,剖析問題入木三分,有的繪聲繪色,惟妙惟肖,還有的出口成章,字里行間處處透露智慧的光芒,讓聽的人倍感享受,這是因為讀書熏陶、凈化了我們的思維與言語。有人說:“讀書就是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讀書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的支點。在我們身邊垂手可得的教育刊物,如《廣東教育》《師道》《精彩課堂》《教育是慢的藝術》等,這些優秀讀物上的文章更是精粹,問題前沿且新銳,具有非常好的借鑒和啟迪作用。又如,我們使用的教科書,也是閱讀的好材料,幫助我們夯實知識基礎,對所教學科有著更系統的、深刻的、準確的理解。讀書,還會使我們的內心變得細膩、豐盈、有力量,會使自己的教學永遠充滿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助名師、專家的理論經驗,可以讓我們得以登高望遠。積極參加各類教師培訓、進修等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名師們近距離接觸, 現場體驗其教學風范,肯定會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感覺。到發達的城市、優秀的學校學習,能夠領略到最先進、最前沿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的教育思想。例如,王崧舟、薛法根、張云鷹等名師都以鮮活的案例、豐富的知識內容充滿智慧的課堂教學,足以讓我們的觀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在潛移默化中悄悄地發生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二、實踐,專業成長之花磨練的舞臺
(一)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基礎。一個善于實踐的教師,他會不斷地將學到的新理念以及教育形式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實際行為中進行驗證,然后才能發現不足,促使教師本身調整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進而積累寶貴經驗。教師出色的教學才能,靈活的教學技巧,顯著的教學效果都是經過長時間在實踐中進行研磨錘煉才能得到的。
(二)課堂是實踐的戰地
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同時也是最核心的環節。在課堂上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豐富師生的互動關系,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說、去思考,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課前備課,既要有全面性和針對性,又要有預設性、擴展性和生成性。新課引入,要巧設情景或話題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投入度。講授新課知識,要善于點撥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對重點強調充分,對難點巧妙突破,掃清學生理解上的障礙。講解精當,多媒體運用恰當,引導學生探究、思考、分析、記憶和理解。課后做好跟蹤,練習合宜能幫助學生消化課堂知識。“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踐”,實踐讓我們在專業成長的路上得到磨練,激起朵朵浪花。
三、研究,讓專業成長之花綻放異彩
教育研究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只要我們孜孜不倦于教學研究,不斷地摸索前進,就能感受到無限的快樂,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平淡而充實,忙碌而愉悅。研究讓專業成長之花,到處綻放異彩。
(一)公開課是成長必不可少的磨煉
上過公開課的教師都有這樣體會:辛苦,但收獲良多。記得去年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師要去參加市的講課比賽,身為科研組長的我勇挑輔導的重任,與該教師一起磨課,分析教材,精心設計。有時為了一個情境創設爭論不休,有時為了一句過渡語言反復研磨,最終使得一堂優質的公開課得以在比賽中完美地呈現,脫穎而出。潤物細無聲,細水長流,就這樣,利用一次次公開課的契機,和同事們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大家的教學技能一點點積累、沉淀,最終得到飛越。
(二)善于朝向自我教學個性化的轉變是專業提升的橋梁
就像學乒乓球、學舞蹈、學書法一樣,開始時一定要通過模仿去掌握規范要領,等到純熟了以后才能突破原有的經驗有所創新有所建樹。教學也一樣,必須由固有的教學模式向自我個性化的轉變才算完成專業的蛻變。做課堂教學研究是艱辛的、乏味的,同時又是幸福的,是心靈的享受。創作一種教學個性化風格,就是在專業成長的路上,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經過兩年的課堂教學研究實踐,我探索到了“三段八式”閱讀教學法。“三段”即課前(自主預習)、課中(按“八式”要求有機靈活地進行閱讀教學)、課后(跟蹤輔導);“八式”即整體感知(新課導入、通讀文本)——理解感悟(自主體驗、合作分享、互 動悟法、美讀成誦)——拓展總結(檢測反饋、閱讀延伸)。在這種教學法的指引下,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形成了學生合作學習、互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風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樹立了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最終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三)課題研究讓教學更專業
研能促教,研能興教。課題研究也會幫助我們由“教書匠”向“專家型”角色轉變。在教學的實際中,我們善于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學實際中進行研究,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教學效益。研究,往往讓我們沉醉于豐收的花海叢中。例如,我曾經先后主持并參與市試驗課題“農村低年級學生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德育科研課題“開展敘述德育系列活動,提高德育時效性的探究”、教育教研課題“在農村小學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研究與實踐”等課題的探究工作。在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閱讀文獻、查找資料提高了我的的理論水平和知識層次;在不斷深入的研究過程中,又讓我縷析了事情的緣由,弄懂了教學;最后的成果整理、論文撰寫,更讓我完善了對于教學各方面的建構思想,把“經驗”上升為“理論”。
四、反思,專業成長之花的催化劑
(一)反思是成長經驗積累的途徑
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轉變教學行為、不斷進步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專業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在平時教學實踐中的感悟、收獲、問題、困惑以及課堂上的閃光點和敗筆之處,都是我們寫反思的素材。這些樸素真實的文字,能使我們對教學的思考和認識更清晰,更有益于經驗的積累。
(二)反思是專業成長的力量
“打一仗,進一步。”作為教師,我們應具有較強的反思能力,并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只要堅持一定有收獲,現在犧牲一些休息時間,將來一定會換來不可估量的喜悅和成果,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研究的主人,實現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不可跳躍的。這過程盡管會充斥著很多的遺憾與酸苦,但那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成長的道路上,只要持之以恒地朝著既定的目標腳踏實地走下去,定能體驗到行走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的快樂,書寫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