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林

【摘 要】目的:探析急性濕疹采取中西醫結合診治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這一時間段本科室接收的84例患有急性濕疹的患者進行研究,依據用藥不同隨機分成常規組(n=42)和聯合組(n=42),常規組采取臨床西藥(鹽酸左西替利嗪)療法,聯合組基于常規組基礎上聯用中藥(龍膽瀉肝丸)療法,對比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聯合組診治后總效率相比于常規組提升效果明顯P<0.05;相比較之下,聯合組輕度腹瀉及嗜睡更少P<0.05。結論:急性濕疹采取中西醫結合診治效果令人滿意,不僅進行臨床癥狀的緩解,且對患者生活質量有一定促進作用,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借鑒且深入推廣。
【關鍵詞】急性濕疹;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58.23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49-01
濕疹是臨床多發病,隸屬于皮膚科,其致病原理較為繁雜,多是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相互作用下而引起的機體表皮、真皮出現炎癥性病癥,容易反復發作,難以根治。臨床上依據濕疹發病進展將其分為急性與亞急性及慢性三種,前者多是丘皰疹,體征顯著,伴有滲出癥狀,慢性濕疹則是苔蘚樣變。中醫認為濕疹形于外而發于內,是內在濕熱和外邪侵入共同所致,因此診治準則應為止癢解毒、清熱利濕[1]。為深入研究中醫結合診治于急性濕疹中的效果,本科室對42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診治,以期獲得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這一時間段本科室接收的84例患有急性濕疹的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滿足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指導準則》中對急性濕疹的判別標準[2];伴有滲出跡象;患者知情且簽訂同意書;符合《中醫病癥療效判定標準》對濕熱內蘊證的確診標準。排除標準:伴有系統性病癥;因病原菌感染誘發疾病;藥物過敏史;近期行抗組胺藥診療。依據用藥不同隨機分成常規組(n=42)和聯合組(n=42),常規組男女比重為23:19;年齡上下限16歲、58歲,均齡(35.2±8.6)歲;病程2-10d,均程(6.3±1.2)d;聯合組男女比重為25:17;年齡上下限17歲、56歲,均齡(34.8±8.6)歲;病程2-10d,均程(6.3±1.2)d。對兩組一般資料采用獨立樣本檢測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以西藥進行治療,給予患者10ml鹽酸左西替利嗪(海南康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0042),1次/d,用藥采用口服,持續用藥2周。聯合組基于常規組基礎聯用中藥療法,予以患者3~6g龍膽瀉肝丸(北京同仁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1020653),2次/d,用藥時間同常規組一致。在用藥期間嚴禁患者食用辛辣、高蛋白等食物,并且不得使用堿性刺激物品,盡可能使得身心保持輕松狀態,養成規律作息習慣。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癥狀與體征消失,無瘙癢感,皮膚僅有少量色素粘附為顯效;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瘙癢大面積減少為有效;癥狀及體征無顯著變化,且瘙癢加重。治療總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對兩組不良反應實施對比。包括腹瀉、嗜睡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資料借助SPSS23.0的統計學軟件展開處理,其中研究所需計量資料用t驗證、平方差表示,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選用卡方檢驗,%表示,所檢測數據以SPSS23.0進行分析,研究所得結果用P值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的臨床效果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聯合組診治后總效率相比于常規組提升效果明顯比較成立,具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所示。
2.2 不良反應
聯合組通過中西結合診治后輕度嗜睡與腹瀉發生率為2.38%(1/42)、0%(0/42),相比于常規組4.76%(2/42)、9.52%(4/42)顯著減少,x2=4.2000,具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濕疹屬于炎性皮膚病,臨床患病率較高,發病原理繁雜,通常認為是機體發生變態反應所致,滲出性、瘙癢性與高頻發作性等是該病主要特征,尤其是在夜間瘙癢癥狀加強,對患者睡眠、身心均造成嚴重傷害。以往治療多采取糖皮質激素,雖具一定療效但亦能帶給機體諸多不良反應,更有甚者出現激素依賴等不良事件,且針對滲出液顯著者禁忌外用激素。鹽酸左西替利嗪屬組胺H1選擇性受體拮抗劑,具有抗過敏、強效及高選擇性等特點,但是在后期臨床單一使用中,不良反應較多,相較于中西醫結合療法,其安全性較低。
中醫領域中旋兒瘡、繡球風等疾病與急性濕疹相似,常因飲食不節、暴食葷腥等發病,累及脾胃,致使脾失健運,氣運失機,使濕熱內聚,不能有效散發,加之風寒、濕氣侵襲,內外相搏,傷及皮膚,故而形成本病?!皾瘛敝囟つ仯菀缀难獋麣?,故反反復復,糾纏不清。所以中醫學認為急性濕疹需以祛濕除痹、止癢為診治準則。龍膽瀉肝丸含有數多種藥劑,其中柴胡、澤瀉、車前子與黃芪和當歸、炙甘草能夠發揮祛除濕氣、滋陰補氣、疏肝解郁等作用,不僅可清熱利濕治其標,亦能滋陰利肝治其本[3]。本次研究中,聯合組診治后總效率相比于常規組提升效果明顯P<0.05;相比較之下,聯合組輕度腹瀉及嗜睡更少P<0.05,證明經中西醫結合診治后,臨床效果更佳,不良反應更少,同時還能降低疾病復發率,是醫學界當前診治急性濕疹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急性濕疹采取中西醫結合診治效果令人滿意,不僅進行臨床癥狀的緩解,且對患者生活質量有一定促進作用,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借鑒且深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中平,諶莉媚.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濕疹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11):1367.
[2] 馬卉.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疹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05):115-116.
[3] 唐忠芬.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疹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0):1797-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