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摘 要】目的:探究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運用利奈唑胺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利奈唑胺治療)和對照組(常規化療)各40人。結果:與對照組(77.5%)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0%)較高(P<0.05);相比于對照組(22.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較低(P<0.05);相比于對照組(22.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較低(P<0.05);同時,觀察組痰結核分枝桿菌陰性率(97.5%)、病灶吸收率(77.5%)、空洞閉合率(87.5%)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運用利奈唑胺治療后,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細菌、轉陰病灶吸收、空洞閉合,同時存在較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其臨床價值較顯著。
【關鍵詞】利奈唑胺;耐多藥結核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2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78-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MDR-TB. Methods: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9, 80 patients with MDR-T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linezolid) and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77.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0%) was higher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2.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5%) was lower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2.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5%) was lower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negative rate of sputu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5%) %The absorption rate of focus (77.5%) and cavity closure rate (87.5%)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linezoli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bacteria, negative focus and cavity closure, and has a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linezolid; MDR-TB; clinical efficacy
近年來,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肺結核發病率明顯增高,且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肺結核疫情。在出現耐多藥結核菌株之后,明顯增多了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的數量,同時在肺結核防治中,該病逐漸成為一項重難點問題。新一代抗結核藥物利奈唑胺在耐多藥肺結核病中逐漸應用開來[1]。針對耐多藥肺結核而言,它不僅僅是傳播耐多藥結核菌,而在耐多藥結核病中,耐多藥肺結核也是主體內容,同時耐多藥結核病治療的關鍵是對耐多藥肺結核進行有效治療[2]。本文主要探究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運用利奈唑胺治療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按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人。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84歲,平均(53.13±10.01)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0~86歲,平均(53.39±9.75)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藥物治療,針對對照組患者來說,其治療方法主要為:丙硫異煙胺口服治療,用藥劑量為每次250mg,一天治療3次;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療,用藥劑量為每次0.2mg,一天治療2次;乙胺丁醇口服治療,用藥劑量為750mg,一天治療1次;吡嗪酰胺口服治療,用藥劑量為500mg,一天治療3次;阿米卡星靜脈滴注治療,用藥劑量為0.2mg,一天治療2次。
除上述基礎治療以外,還給予觀察組利奈唑胺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開始時該品用藥劑量為600mg,一天治療2次,對患者進行1至2個月的持續治療,治療期間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和耐受性情況。治療過程中,全程給予兩組患者保肝藥物治療。按照此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強化治療,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適當減少用藥劑量,最低不能小于600mg,按照上述方式對患者實施靜脈注射治療,一天1次,為使其治療效果得到有效鞏固,鞏固治療時間應當持續4至9個月。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狀況進行比較分析。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痰結核分枝桿菌陰性、病灶吸收、空洞閉合情況。
1.4療效評價標準[3]
消除患者發熱、咯血等臨床癥狀,通過肺部CT或胸部X線片顯示患者的體內病灶吸收狀況比較明顯,呈現陰性的病理檢查結果時為顯效;明顯改善患者發熱、咯血等臨床癥狀,通過肺部CT或胸部X線片顯示患者的體內病灶吸收狀況比較明顯,呈現陽性或陰性的病理檢查結果時為有效;沒有改善患者發熱、咯血等臨床癥狀,通過肺部CT或胸部X線片顯示患者的體內病灶沒有發生改變,呈現陽性的病理檢查結果時為無效。
1.5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n(%)]”、檢驗方法為“x2”,用P<0.05表示結果有差異。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痰結核分枝桿菌陰性、病灶吸收、空洞閉合發生率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結核病這一傳染性疾病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該病的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4]。近年來,結核病發病率依舊較高,表明在治療結核病方面,我們仍然需要不斷努力。同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人數也呈現明顯增高趨勢,使得臨床在抗結核過程中面臨更大的困難[5]。對于耐多藥結核病患者來說,大部分患者是因以往在治療結核病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而引起,因此使得患者的后續治療受到嚴重影響。相關研究顯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存在較差的治療效果,由于患者具有較長的病程時間,且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使得諸多患者喪失了治療的動力和信心,在治療期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6]。所以,在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有效治療方法的積極探究。
近年來,臨床在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過程中開始大力應用新型的抗結核藥物,利奈唑胺就屬于其中的一種,該藥物通過抑制70s復合物的形成,能夠將細菌蛋白質的復制阻斷,有利于降低蛋白質的合成。同時,對于利奈唑胺來說,它為一種革蘭陽性球菌藥物,其抗菌效果較強,并且存在一定的抗多重耐藥性,不容易誘導機體將耐藥基因產生。除此之外,在短時間內,利奈唑胺能夠使細菌向陰性轉變,促進病灶快速吸收,從而有利于實現對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療[7]。
本文通過探究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運用利奈唑胺治療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與對照組(77.5%)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0%)較高(P<0.05),表明利奈唑胺的應用能夠提高治療效果;相比于對照組(22.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較低(P<0.05),表明運用利奈唑胺治療的安全性較高;同時,觀察組痰結核分枝桿菌陰性率(97.5%)、病灶吸收率(77.5%)、空洞閉合率(87.5%)均高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和張昕,王紅巖學者[8]研究的參照組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閉合率分別為67.50%、42.50%、60.00%,實驗組分別為95.00%、72.50%、85.00%,實驗組均高于參照組(P<0.05)的結果一致。綜上所述,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運用利奈唑胺治療后,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病灶吸收和空洞閉合,同時具有較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其治療安全性較高。因此,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克西,王建東.口服利奈唑胺在治療耐藥結核中療效及安全性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1):25-28.
[2] 付道芳,梁宗安.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效果及不良反應研究[J].傳染病信息,2019,32(1):66-68,72.
[3] 劉建鋒,雷建平,徐小花等.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療效研究[J].江西醫藥,
2015,50(12):1319-1322,1344.
[4] 熱薩拉提·依明,努爾艾力江·阿布都艾尼.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效果及不良反應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2):66-67.
[5] 李志江.對耐多藥結核病(MDT-TB)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7):881-882.
[6] 黃義超.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9,14(22):1-3.
[7] 程慶林,謝立,王樂等.含氯法齊明、利奈唑胺、美羅培南-克拉維酸化療方案治療耐多藥及廣泛耐多藥結核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網狀薈萃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7,10(6):452-460.
[8] 張昕,王紅巖.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8):163-164.
[9] 高見,紀青,麥洪珍.利奈唑胺聯合標準化化療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7):161-162.
[10] 王茂軍,姬寶軍.利奈唑胺輔助治療耐藥肺結核對血清生化指標及痰菌轉陰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20,18(03):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