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軍成

【摘 要】目的:觀察并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創傷后疼痛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我院接診的102例骨創傷后疼痛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西醫治療,實驗組患者同時給予中醫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與對比。 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在骨創傷后疼痛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具有顯著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疼痛;骨創傷;中西醫結合;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41【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06-01
臨床上將病理以及外力等因素造成的骨質病變稱作骨創傷,骨創傷會引發患者出現局限性腫脹以及壓痛等情況,并出現瘀斑,甚至會造成患者出現肢體功能異常,特別是骨創傷后疼痛特別顯著,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甚至會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影響[1]。通常情況下使用常規手術治療該情況,但是因為手術時間較長且鎮痛藥依賴性強增加了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嚴重影響了患者身體健康[2]。推拿以及針灸等傳統中藥中醫治療方法能夠發揮出顯著的輔助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3]。本研究選取我院接診的102例骨創傷后疼痛患者,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西醫治療,實驗組患者同時給予中醫治療,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與對比?,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我院接診的102例骨創傷后疼痛患者,男性與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55例、47例,年齡最小為37歲,最大為74歲,平均年齡為(52.96±2.15)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合理引導患者使用鎮痛泵,若患者出現炎癥而造成疼痛則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實驗組患者同時實施活血止痛湯以及中醫針灸治療?;钛雇礈幏浇M成為:甘草、肉桂、土蟲、馬錢予、透骨草、附子各20g,雞血藤、丹參、牛膝、川芎以及紅花各50g,沒藥、乳香各5g。煎湯,局部熏蒸十五分鐘,藥物溫度降低后將患者患側關節浸泡其中,并使用毛巾進行持續擦拭二十分鐘。一天兩次且連續進行半個月。正確消毒之后選擇患者的申脈、犢鼻、膝陽關、昆侖、阿是穴、解溪、梁丘等穴位進行針刺,連續針灸半個月。
1.3 觀察指標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VAS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疼痛度越高;將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十分滿意,70-89分為滿意,低于7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0.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行 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分別為(5.49±0.96)分、(2.15±0.41)分,實驗組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04%,顯著高于對照組(84.33%),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骨創傷患者通常情況下會出現疼痛等情況,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則極有可能會引發其他多種嚴重并發癥,并且若救治方法缺乏合理性則會造成骨關節畸形[4]。因為有些患者年紀較大,抵抗力降低,長時間疼痛,很容易出現害怕、壓抑、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對患者身體恢復產生了嚴重影響[5]。臨床上一般使用洛索洛芬鈉片以及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骨創傷,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疼痛,但是有相關研究顯示長時間使用會造成出現骨關節病變情況,所以不建議長時間使用西藥[6]。結合中藥熏洗以及針灸等方式能夠起到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等效果,促進患者血液運行的改善。因此臨床上需要結合患者疼痛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合理的止痛方法,促進患者疼痛感的顯著改善并緩解其心理負擔,增強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7]。鎮痛效果顯著的西藥與中醫針灸、中藥熏洗方式相結合,最大程度上發揮藥效。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骨創傷后疼痛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具有顯著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黎輝,李旭,陳曉春,余翔,李四波.電腦骨創傷治療儀結合下肢關節功能恢復器治療下肢骨折后膝關節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2020,48(01):89-90.
[2] 胡龍順,王薪華,沈博文.關節鏡微創技術輔助下復位內固定治療膝關節骨創傷患者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34):100-102.
[3] 張瓊.以PDCA循環模式為框架的持續質量改進應用于下肢骨創傷患者對疼痛管理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9,28(18):169-170.
[4] 李昌友.順氣活血湯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胸部創傷后疼痛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08):195-196.
[5] 韓濤,張成亮.中西醫結合療法在骨創傷后疼痛患者中應用及效果評估[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8(02):125-126.
[6] 王賢裕,秦成名,劉菊英.小劑量氯胺酮復合舒芬太尼連續臂叢神經阻滯在上肢創傷后疼痛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08):1186-1187.
[7] 王賢裕,金小高,秦成名,劉菊英.瑞芬太尼復合小劑量氯胺酮連續臂叢神經阻滯在上肢創傷后疼痛患者中的應用[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8(05):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