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池龍
摘 要:基于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作為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成為了當下小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而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教育階段也是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阻礙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語感以及語文素養為前提,進而不斷反思與總結小學閱讀教學的問題所在,并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及對策;實踐探究
引言: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年齡限制所以并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素材積累以及生活閱歷體驗,因而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語文核心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助于學生增加閱讀積累和開拓知識眼界,能夠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語感以及閱讀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前提,引導學生進行廣泛且深入的閱讀,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活動,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材積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導致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都習慣于將教學重心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忽視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這也直接體現在大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都不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而且還有教學重點模糊不清的問題。直接造成大多數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總是采取教師范讀,學生自讀以及單純講解式的固定化教學模式。不僅降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還嚴重忽視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要求,阻礙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
二、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大多都處于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成長階段中,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要秉承著生本教育理念。能夠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結合課程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所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執教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短片,以此來最大化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隨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并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語感和情感分析能力。
三、拓展課外閱讀素材,增強學生的閱讀積累
要想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要創新閱讀教學活動以外,還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和反復揣摩。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時間上的限制,所以,僅僅依靠有限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的。這就需要課外閱讀與課上閱讀活動的有機配合,對于小學生來說,其主要的成長空間就是家庭與學校。而小學生的課下時間,相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是充足的,這也為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展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拓展課外閱讀素材,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以及認知水平,為學生選取一些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文本,并鼓勵學生積極完成課下閱讀任務。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素材積累。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增加閱讀素材積累,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嚴格遵循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需求,要秉承著素質教育理念,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改善措施。從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并將其應用到課堂實踐教學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閱讀教學情境,以及拓展課外閱讀素材的方法,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素材積累,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帥.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473-475.
[2]史文強.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5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