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花
摘 要: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各科目的學習,主要以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學科為主。歷史學科由于知識點都在書本上,在考試前學生通過臨時的背誦記憶,經常也能考取及格的成績。因而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學生都認為歷史學習是不重要的,在課堂學習時也不能完全投入。這種原因導致初中歷史課堂很難有效開展,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法得到明顯的提升。應當通過創新課堂教學的方式,以生動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體驗,感受歷史學習的樂趣,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提升
歷史教學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隨著學生年級不斷提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一直以為歷史學習就是為了應對考試,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對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大概的記憶,而不能深入探究,獲得對各種歷史現象的深刻理解。針對這些問題,改進歷史課堂的教學形式,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感受歷史學習的樂趣與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是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本文就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展開分析。
一、豐富教學資料,開闊學生視野
教材主要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進行了大體的論述,因而課本內容是十分簡略的。在教學中,很多教師讓學生一味地背誦書本上簡略的知識點,學生會感覺十分枯燥乏味,難以獲得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廣泛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引用多種教學資料,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學習《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時,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資料,豐富學生對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獲得具體的理解。比如,對于人們發型的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辛亥革命的影視劇。學生能夠知道在清朝末年,很多革命者為了革命而剪掉了自己的辮子,以表示對封建王朝的反抗。對于交通工具的改進和交通方式的變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有關詹天佑等鐵路建設專家的文獻資料。學生能夠了解到,很多的科學家為了建造鐵路而付出的努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上放映有關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人們穿著的旗袍,以及西裝的樣式,讓學生體會人們服飾的變化。通過多種教學資料的引用,學生能夠了解到很多的奇妙事物,激發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拓展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
在目前,歷史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解課堂主要內容以及總結知識點為主。學生主要對教師講解的重點難點進行筆記抄寫,這樣單調的學習過程,造成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也很難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進行自由思考。因此,拓展教學形式,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由辯論、情景劇表演等形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氛圍。
例如,在學習《百家爭鳴》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閱讀諸子百家的一些內容,然后在課堂上有學生向其他同學講述有關的思想家,以及相關思想流派的主張。又比如,教師可以選取《論語》中的一些片段,讓一位同學扮演孔子,其他同學扮演孔子的學生。學生可以扮演出孔子博學穩重的特點,子路急躁勇猛的特點,顏回淡然好學的特點。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歷史人物的理解,融入到表演中,加深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讓不同的學生以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來辯論一些社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改進評價體系,提升全面素養
在目前,考試成績是衡量歷史教學的成果和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指標。但歷史教學的目標是多樣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對學生這些方面的考查,防止學生通過單純的背誦來敷衍了事地學習歷史。通過對于歷史學習評價體系的改進,學生能夠不斷制定新的發展方向,提升自我的全面素養。
例如,在學習《新文化運動》后,教師除了對于學生基本知識點的考查之外,還可以從多方面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比如,新文化運動是學者們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和對新文化的追求。教師可以以一首古詩和現代詩為例,讓學生談一談是應該堅持以文言文寫作為主,還是應該以現代漢語寫作為主。學生可以認為,文言文是言簡意賅的,有著嚴格的韻律要求。而現代詩在寫作形式上是十分自由的,可以充分抒發作者個人的感情。學生通過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加深自己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獲得深刻的感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講一講新文化運動中一些著名的學者,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承擔著多種教學任務,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從全方面的角度改進課堂教學的形式,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教學資料的拓展,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評價體系的改進,學生能夠改變單純的以考試為目標的歷史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王福華,遼寧教育,2019年21期.
[2]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現狀的考察與思考,楊衛東,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