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連

【摘 ?要】目的:研究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連續性護理對其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價值。方法:抽選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間我院共收治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78例,根據雙盲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n=39)接受基礎護理干預,研究組(n=39)接受連續性護理干預。評價及對比兩組的下肢DVT發生情況、髖關節恢復情況。結果:研究組的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3個月的Harris髖關節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連續性護理,可有效預防引起下肢DVT,促使患者髖關節恢復,是一種良好的護理選擇。
【關鍵詞】全髖關節置換術;連續性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45-01
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罹患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目前臨床多主張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部骨折患者,雖然療效明顯,但由于術后長期臥床,肢體缺乏活動,導致靜脈回流受阻,最終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1]。下肢DVT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常見并發癥之一,給患者帶來沉重心理負擔,影響術后康復進度。因此,采用基于以人為本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連續性護理對其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間我院共收治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78例,根據雙盲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n=39)中,男性與女性分別有23例、16例;年齡(51-76歲),平均(66.30±1.28)歲;研究組(n=39)中,男性與女性分別有22例、17例;年齡(50-76歲),平均(66.12±1.35)歲。兩組的基線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可作對比分析。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n=39)接受基礎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用藥預防、飲食干預等。研究組(n=39)接受連續性護理干預,包括(1)術前評估。采用深靜脈血栓Autar評分表對入院每位患者的DVT發生概率、風險性等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關預防護理計劃。骨科專職護理人員需在遵醫囑前提下,采取3種預防措施,即基本預防、藥物預防、物理預防。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法、DVT預防知識等,提高患者的預防意識。(2)術后指導。手術結束,嚴密觀察其肢體皮膚溫度、顏色、足背動脈搏動腫脹等情況,詢問患者是否出現疼痛、麻木,耐心傾聽其主訴感受,若出現異常需立即向醫師匯報,并積極進行處理。在術后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適當早期功能鍛煉,如爬樓梯、負重行走等。向其發放DVT預防知識宣傳手冊,加強術后健康教育。(3)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向其發放聯系卡、溫馨提示卡;出院后,護理人員需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利用網絡平臺不定期發布DVT預防、飲食指導、功能鍛煉等知識,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1.3觀察指標
評價及對比兩組的①記錄患者術后下肢DVT發生率。②髖關節恢復情況,采用Harris髖關節功能量表評分,0-100分,記錄患者術后3個月髖關節功能評分。分值越高,表明髖關節恢復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下肢DVT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的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評分對比
研究組術后3個月的Harris髖關節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連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醫學服務模式,是指從患者入院-治療-出院后階段采取連續性護理干預措施,基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連續性、規范性護理服務[2]。在本次研究中,將術前評估、術后指導、出院指導等措施貫穿于連續性護理模式全程中,建立信任護患關系,且將各項護理流程連續至出院后,一方面能通過不斷發現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提升患者對手術、DVT發生的認知程度,增強DVT預防意識。
本研究表明,研究組的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3個月的Harris髖關節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應用連續性護理對下肢DVT具有良好預防作用,減輕了患者痛苦,可有效改善髖關節,加速關節功能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連續性護理,可有效預防引起DVT,促使患者髖關節恢復,是一種良好的護理選擇。
參考文獻
[1] 談晶,陳媛,劉洪娟,等.連續性護理干預在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價值[J].骨科,2019,10(01):69-73.
[2] 陳文婷.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中護理滿意度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3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