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麟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護理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舒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舒適度評分。結果:研究組生活質量及舒適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行舒適護理不僅能夠保證患者院內舒適度還可提升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舒適護理;老年;慢性心衰;效果;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90-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患者心臟排血量降低,無法滿足患者身體代謝所需血量,隨后出現各種癥狀的臨床疾病。研究數據指出[1],老年人群為該疾病高發人群,疾病發病率不斷提升,而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基數不斷升高。老年心衰患者受年齡原因需進行臥床休養,長時間的臥床會致使患者機體內部血液流動緩慢,粘稠度升高,并發癥發生幾率隨之上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我院特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探討該護理模式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取得理想效果,特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納入標準:患者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心衰,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患者合并認知障礙、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對照組25例,男:女為12:13,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2.4±5.4)歲,研究組25例,男:女為14:11,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2.1±5.9)歲,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方法
1.2.1對照組方法:患者入院后,護士進行常規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給予常規護理操作。
1.2.2研究組方法:
1.2.2.1病房舒適護理:寒冷會加重患者心肌耗氧量和血管阻力,需保持溫暖濕潤環境,病房溫度保持在22~25°,護理人員需注意室溫調節,夜間巡視或者查房時幫助患者蓋好被子,避免著涼。
1.2.2.2體位舒適護理:心衰患者可能會合并氣喘、水腫,這需要患者保持半臥體位,依照患者實際情況調節床頭角度。
1.2.2.3生活舒適護理:提升患者及家屬自護能力,制定詳細的用藥方案,包括使用方式、注意事項、劑量等內容,結合實際情況結合舒緩運動增加患者體質。
1.2.2.4心理舒適護理:患者入院后情緒波動較大,護理人員需及時給予安慰,通過護患溝通明確患者內心情緒變化,給予對應疏導式心理護理。
1.3觀察指標
干預15d后對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進行對比,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環境、社會四個維度,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舒適度越好。干預15d后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主要包括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狀況、治療狀況四個維度,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22.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測,(%)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
研究組舒適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舒適護理干預從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治療等方面進行針對性干預[2],提升患者的自我感受,另外該護理模式均以患者為中心,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其自身需求的護理方案,給予細致化護理措施干預后,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及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生活質量及舒適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行舒適護理不僅能夠保證患者院內舒適度還可提升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登平.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分影響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12):26-30.
[2] 李彤.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影響評價[J]. 養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