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賢 于彩紅



摘要:目的 對口腔正畸患者臨床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診治的口腔正畸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在本院實施的治療方式,將其中接受橫腭桿治療的3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另外34例給予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接受相關治療后的療效、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與傳統橫腭桿治療方式相比,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口腔正畸患者,臨床并發癥發生率低,療效更加顯著。
關鍵詞:微型種植體;支抗;口腔正畸;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087-02
傳統口腔正畸治療,一般是以牙齒作為抗基,通過口外弓牽引達到牙齒矯正的效果;但該治療方式穩定性較差,療效不理想。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口腔正畸治療,相比會對治療方法,該方式有著明顯的優勢[1]。本文,對比分析兩種口腔正畸治療的相關指標數據,探討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間在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按照患者在本院實施的口腔正畸治療方式,將所選患者均分為對照組(橫腭桿治療)和觀察組(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所選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37:31;平均年齡(34.50±4.75)歲。所選患者及家屬均對參與本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兩組患者相關臨床資料數據組間對比差異不大,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給予橫腭桿治療,佩戴14h/d,牽引力200-300g;并在下頜治療期間,使帶環與舌弓強化;根據患者定期復診檢查牙齒移動情況,調節加力值;療程24個月[2];
1.2.2觀察組患者實施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使用鈦金屬微型種植支抗,局部浸潤麻醉;根據X線輔助檢測結果確定植入位置,在上頜骨皮質骨的位置置入微型種植體并固定;術后通過X線檢查牙尖片,明確牙根關聯性,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按時復診,并根據臨床狀況更換鏈狀橡皮圈;24個月后撤除[3]。
1.3指標項目
1.3.1治療效果
在兩組患者接受相關治療后,根據患者牙齒咬合舒適度、顏色是否美觀自然、牙齒疼痛、牙齒鄰接關系等情況,由醫師進行療效的打分評估,滿分100分,以評分超過70分為成功、計算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
1.3.2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患者治療后出現口腔炎癥、口腔感染、軟化組織輕度浮腫及有不適感的患者進行分組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發生各類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
1.3.3患者滿意度
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并按照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進行患者分數的統計,計算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滿意度。
2 結果
2.1治療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詳見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如下表所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對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療效給予了更高的評價。詳見下表3。
3 討論
在臨床正畸治療過程中,傳統的支抗治療方式舒適性、穩定性較差,治療效果與患者的
依從性和配合度直接相關;而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以其承受正畸力較大、舒適性高、穩定性好的特點,牙齒矯治效果得到患者的普遍認可[4]。而且,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所以使用的植入體體積小,手術簡便,對患者的傷害小,置入種植體后頜骨能提供較大的支撐力,具有極高的穩定性,較橫腭桿治療方式有關明顯的優勢。本次研究的相關指標數據對比,也充分證實了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臨床療效。
總之,相較于傳統正畸治療而言,微型種植體支抗具備較多優勢,具備較高的臨床運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肖麗娟.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13(10):49-50.
[2]戴兵,楊柏霞,王海艷.口腔正畸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釘穩定性危險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3):400-402.
[3]馬長柏,李金華.口腔正畸運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8):1378-1379.
[4]劉立勇,孫雪燕.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