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澤
摘要:2020年初,全球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我國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主張中西醫結合防治,且中醫在相關工作中有著出色的發揮。近年來,中醫學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而在新冠肺炎中的重要性體現,無疑為新時代下中醫學基礎理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基于此,本文對中醫學基礎理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進行了淺要的分析,以期為促進中醫發展提供一點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中醫學;基礎理論;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285-01
在新冠肺炎防治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6月2日的專家學者座談會所言,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但長久以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都仍舊飽受爭議,筆者認為若想讓中醫藥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得以傳承與發展,必須要深入研究中華傳統文明與中國古代哲學。試從以下四個方面簡述中醫學傳承與發展所必備的支持學科與支持理論:
一、《易經》陰陽之簡易、變易、不易——萬物本原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疾病也相應的產生了一定的演變,人類在應對疾病時可以用陰陽相融、互相博弈來概括。其中我國古典名著《易經》便深入地闡釋了陰陽變化,在莊子看來,陰陽之簡易、變易以及不易便是萬物本原所在,始終遵循著最為基本的元素理念,故而中醫應當按照簡易理念來簡化復雜的疾病病理,明確其中所存在的關鍵矛盾;而疾病始終會伴隨著地域、氣候、人群以及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這便稱之為變易;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變化始終具備其內在規律,中醫學理論基礎就應當探尋到這一規律,明確核心所在,才能夠稱之為不易。
二、道教醫學之任脈、督脈、中脈——經絡拓展
在道教醫學理論中認為,人體所具備的奇經八脈系統是用于研究疾病病理的根本所在,而任脈與督脈便是奇經八脈中的核心,又被稱之為赤道與黑道。作為赤道的任脈主要是由人體內心做主導,一旦任脈出現下降的現象,那么人體自然而然地會呈現出心涼腎暖的狀態;作為黑道的督脈主要是由人體腎臟做主導,如若督脈出現上升的現象,那么人體就會呈現出神志安寧、骨髓盈滿的狀態。相應的中脈便被稱之為黃道,處于人體內心之后,脊柱之前,作為連接任脈與督脈的關鍵橋梁,主要是由人體脾胃做主導,其中充盈著先天之氣,對于人體開闔運化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并且能夠對任督二脈中的經氣進行統御。
三、易水學派法象用藥的哲學啟示——新藥發掘
我國古代相關中醫圣手在鑒別藥物的藥性以及功效時,大多采取了法象用藥法,與當代醫學理論中的分子藥理學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別。法象用藥最早是由易水學派的李杲以及張元素所開創,見于《用藥心法》、《醫學啟源》、《藥類法象》以及《珍珠囊》這類著作之中。這一方法主要是從藥物的外觀、顏色、四氣、五味以及質地等方面進行鑒別,并通過運氣學說、氣化學說以及五行學說等理論中的精華來更為精準地判定鑒別結果。當代社會,中醫學理論基礎可以學習與借鑒這一理論來發掘出塵封已久但有著上佳治療效果的全新藥物。
四、“五運六氣” 的常法與變法———疾病新識
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天人相應以及天人合一這一說法,在古人看來,自然運轉規律與人體生理病理情況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最為重要性的便是不同的氣候所引發的人體疾病變化,這也被稱之為“五運六氣學說”。這一學說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其中的“運氣七篇”便對當時人體理論架構以及對生命的認知進行了拓展,并明確了醫生治療疾病應當遵循的根本原則,提出了包含病機十九條的病機學說,歸納出了流行病學所屬的五行屬性,根據五運以及六氣所主導的疾病類型,來論述了氣候不斷變化時所引發的流行病以及疫病的種類。當代社會可以對“五運六氣”理論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并結合時代發展基本特征,創造出更為實用、種類更多的中醫學基礎理論,以此來對各類新生疾病以及疑難雜癥給出更新的中醫治療理念。
結語
綜上所述,中醫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影響了我國不同朝代的起落更迭。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西醫被逐漸被人民群眾接受與認可,也讓中醫的地位一落千丈。要想讓中醫基礎理論得到良好的弘揚與傳承,就應當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中與中醫理論息息相關的優秀思想,這樣才能夠讓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藥科學流芳百世,造福千秋。
參考文獻
[1]孟慶巖,張其成,劉圓圓,張慶祥.《黃帝內經》運氣理論形成時代探討及意義[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9(01):30-33.
[2]齊元玲,張慶祥. 《四圣心源》對中土五行脾胃升降樞紐的解讀[C].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六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十二次中國中西醫結合心身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9: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