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珍
摘 要:自改革開發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高速發展,然而隨著以粗放式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到一定規模,也暴露出許多問題。不僅農業資源得不到高效的利用,農業環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本文就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狀,思考研究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可行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農業經濟 ?可持續發展 ?問題
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現狀
當今社會已經邁入了信息社會,農業經濟的發展也與時俱進,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在我國很多地區,特別是較為偏遠、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仍然以粗放式的農業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為主,不僅依賴勞動力投入,而且過于技術極為落后、生產效率偏低。另一方面,目前農業經濟發展方向以農業機械化為主,同時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這種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雖然對農業的集約化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對于農業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一)農業環境污染嚴重
我國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很多地區的農業經濟農業發展速度很快,但這種發展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續性,經常出現水污染嚴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問題,對農業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雖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快速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是由于通過破壞農業環境更容易實現經濟效益,很多農民并沒有重視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這對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
(二)農業發展模式缺少多樣性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都是單純的按照當地的具體環境進行農業生產活動,農業資源只得到了最基本的運用,利用率偏低,浪費嚴重。這種現象對于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三)農業技術發展緩慢
科學技術對于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農業也不例外。目前,我國農業技術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距離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含有一定的差距。而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先進的農業技術的支撐,我國農業技術的落后對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造成了阻礙。
二、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雖然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在農業方面,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可持續性不足,對于農業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很容易對農業環境造成破壞。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亟需解決。因此,積極思考,找到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可行的道路是當務之急。
(一)農業管理體系需要建立
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合理的、科學的農業管理體系支撐。制定一套完整的農業管理體系,保障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切實落地,對于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積極作用。為此,地方政府必須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農業信息交流網點,主動引入更優秀的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幫助農戶更高效得利用農業資源、避免農業環境污染。在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保障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二)農業環境需要保護
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不忘保護農業環境,是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需求。雖然我們對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迫切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保護農民賴以生存的農業環境。因此,更合理得利用現有的農業資源,避免對農業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是重中之重。我國農業環境遭到破壞已經是普遍現象,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有關部門加快出臺相關政策,不僅要避免農業環境進一步受到破壞,也要盡快治理已經受到破壞農業環境。同時,也要加強環保宣傳,為農民建立環保理念,讓農民主動保護農業環境。
(三)農業產業體系需要完善
農業產業體系單一是很多地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進程緩慢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更完善的農業產業體系很有必要。我國正處于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向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的特殊階段,需要更有力的農業產業體系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結合當地的農業結構,建立更完善的農業產業體系,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農業技術需要進步和普及
農業技術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一。一方面,這需要政府加大研發投入,探索更先進的農業技術,并且盡快讓實驗室的成果獲得應用。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式幫助農民掌握更先進的農業技術,同時培養更多的農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鮑斯琴.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J]. 中外企業家,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