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木可孜·斯馬依
摘要:電影,尤其好萊塢電影向來承擔著“造夢者”的使命,幫助人們脫離現實、在幻境中實現為完成的愿景,產生虛構映像。電影中具象的表達與夢的主要特征相關聯。電影不僅是另一種夢的表現形式,而通過與“夢”和“潛意識”的結合,開始不斷創造出新的題材、嘗試獨特的敘事結構,使得電影更加靠近夢,或試圖以電影的方式展現夢。因此,對夢境與潛意識在電影中展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夢境;潛意識;電影;控制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夢境與潛意識題材類的電影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套較完整嫻熟的敘事模式,并擁有了一些特定的敘事技巧。通過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恒回憶》與《香草的天空》的比較分析,本文試圖探討并總結當代電影以何種方式在不同類型電影中展現夢境與潛意識。
一、影片風格
需要闡明的是,兩部電影在風格上有較大的差異。受導演個人風格影響,《美》在風格上偏唯美清新,更傾向于藝術電影的創作手法,而《香草》通過快速剪輯的手法來展現商業化都市以達到視覺刺激的效果。然而,兩部影片都同樣注意到了懸疑感在此類題材的重要性。夢境是不同于現實的奇幻世界,人們對其抱有即好奇又畏懼的心理,它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侵犯的領域。
首先,兩部影片都以起床為影片開頭,激起人們對起床前所發生事物的好奇心,并暗示了影片“夢境”的主題。在《美》中,影片通過約爾的自敘來描述特殊的一天,通過記憶空白來制造懸疑感。而《香草》則在開頭就以奇特的夢境與現實中起床的重疊來植入主題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了懸疑感。相比之下,懸疑感在《香草》更加強烈,一直延續到影片結尾,而在《美》中則只持續到一般,知道約爾得知“空白公司”為止。
其次,為完成現實與夢境的轉換,電影需要安排合理的敘事情節使觀眾從現實走進主角的夢境中,而在現實生活中,夢是私人的不可控的物質。因此,電影運用科幻型情節,為進入夢境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在兩部電影中,都以假想的高科技公司作為進入夢境的線索,如在《美》里的“空白公司”與《香草》里的“LE公司”。在運用相同線索的同時,兩部電影對線索的處理也有相似之處。如影片使用高科技設備的系統故障來增加懸疑感的同時,為探討潛意識對夢境的影響提供了可能性。
二、時空交錯
夢與現實的轉換及“夢”的非連貫性和非邏輯性決定了時空交錯在敘事夢境的電影中的必要性。作為此類題材必用的手法之一,時空交錯在多部名片中運用的淋漓盡致,其中費里尼的《八部半》可以被看作是早起意識與潛意識交替的電影中最成功的案例。從此,不斷有導演嘗試從電影的敘事結構入手,發展出了表現夢與現實關系的復雜、多樣的敘事模式,時空交錯甚至出現多級層次。
在《美》中,敘事從約爾消除記憶后的一天開始,發展到他在克萊門汀家門口邂逅“Patrick”,在制造懸疑的同時,回到消除記憶前的時間段,開始一步一步揭開線索。直到約爾找到“空白公司”,并要求消除記憶,電影進入主角的夢境中。夢境以倒敘的形式展現了約爾與克萊門汀的回憶,意在與讓他在夢境中逐漸意識到這段回憶的重要性,以此讓潛意識層層深入夢境。影片在消除記憶后的現在,消除記憶前,夢境這三個時空內交叉進行,從開頭的現實時空到結尾的現實時空完成了循環式結構。
在《香草》中,影片始終敘事了主角的夢境,只不過在最后交代這一點。影片巧妙的表現了夢中之夢,并利用夢境的不可控性打造了離奇、復雜的敘事結構。影片中,大衛與心理醫生的談話可視為夢境中的現在,而他夢境中真實的回憶與虛構的幻想以男主酒醒后在街頭醒過來為時間節點。大衛通過在夢境中與假象心理醫生的對話回憶了夢境中的現實,并通過回憶尋找通往現實的線索。影片通過回憶以交叉敘事的方式展現了較為復雜的夢境結構。
三、潛意識對夢境的控制
夢境是人潛意識作用而產生的幻境,它揭露了人們藏在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心理,因此夢境往往揭露了人們平時所意識不到的,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這種情感往往又是人們不想提及的、尷尬或傷心的回憶,或愉快的人生經歷所引起的心理陰影。這種潛意識作用早在《大夫愛德華》里就有表現:童年經歷使得主角產生幻覺,誤以為自己是兇手。這兩部影片都探討了夢境中潛意識作用,并涉及了儲存在潛意識中的內疚、害怕等主要情感。同時,影片也探討了潛意識如何作用于夢境。
首先,兩部影片都涉及了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對夢境產生的影響。《美》中,約爾害怕記憶被抹去,所以他帶領克萊門汀不斷逃跑,試圖將她藏到其他回憶中。在《香草》中,大衛毀容后的恐懼使他在夢境中夢到再次被毀容,最終導致他不敢摘下面具。其次,人們試圖忽略的內疚感總會不知不覺地會在夢境中發揮作用。在《美》中,主角把克萊門汀帶到了童年砸死鳥的場景里。在《香草》中,大衛對朱莉.吉安娜的內疚感,使得蘇菲亞與朱莉的形象在夢境中被混淆、替換。最后,個人成長經歷,尤其童年陰霾是潛意識中藏的最深的部分。隨著個人成長經歷,童年時的經歷可能會漸漸在記憶中模糊,但童年時所遇到的傷害會一直藏在人們記憶深處,也很有可能成為成長后恐懼的來源。《美》中,約爾把主角帶到了童年回憶中,其中有美好的、不舍的回憶,也有像砸死鳥這種童年陰霾,雖然這些場景時隔很遠,但約爾把克萊門汀帶到這里表明他依然留念著自己的童年。在《香草》中,大衛用香草天空塑造了夢境的天空,以懷念對媽媽的愛;他在夢境中所看的電影會以父愛為題材,是渴望父愛的表現。這些情感元素在下意識地在夢境中發揮作用,展現出人類最真摯的情感元素。
參考文獻:
[1]鄭嘉慶.精神世界的夢幻之旅—今敏作品聲音創作研究[J]. 北京電影學報,2013(04):15-24.
[2]齊青.電影與夢的運作[D]. 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