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蘭
摘 要:當前,智慧教室建設和使用范圍越來越大,但是其在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方面的作用并未完全發揮出來。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完善制度,積累經驗,增添智慧教室使用流暢度,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設計方面讓智慧教室點亮學科特色,提高教學效益;課后多多利用智慧教室的延伸功能,用數據和理性思考完成課尾及課后的總結和反思,從而讓智慧教室更好地服務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智慧教室;有效;對策
智慧教室建設的本意是利用現代科技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有效性。但是在智慧教室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融合過程中,其在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方面的作用并未完全發揮出來,還產生了與初衷相悖的一些現象。
一是使用不規范。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智慧教室的使用和運行沒有規范化。學校管理層缺少后期配套措施,如制度保障、專業指導和培訓等。智慧教室實際使用頻率較低,智慧教室功能未被完全開發和使用。二是理解表面化。師生傳統的教與學方式、習慣和觀念仍舊偏向傳統應試教育,教學觀念沒有發生本質改變。同時,師生的信息素養并未相應提升,智慧教室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方面的功能未得到很好的發揮。三是手段較局限。智慧教室的技術使用流于多媒體教室層面,使用的時間和空間局限在課堂范圍內,未能在解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重難點、課后服務等方面顯示出其優勢。
筆者結合學校智慧教室的布局,以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版)《網絡改變世界》為例,提出貫徹整個教學過程的策略,以期提升智慧教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使用效果。
一、增添智慧教室使用流暢度,提高教學效率
(一)課前規范好使用制度
學校層面建立智慧教室使用和管理制度,協調安排各學科、各年級對教室的使用,建立專人專管制度,保證教室內各項系統和設備的健康運轉,明確學生使用智慧教室設備的規則。
(二)籌備期積累使用經驗
教師要革新觀念,樹立信息化意識。智慧教育研究日益熱門,教師在平時應有意識地積累智慧教室使用經驗。學生要與時俱進,發展自我,發揚道德與法治課的思辨精神、質疑精神、不斷探索和創新,還需要學會獨立調查搜索資源,選取有價值的內容促進學習。在教授《網絡改變世界》一課前,利用1至2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熟悉智慧教室內的教學環境和設備,增加智慧教室使用頻率。課前學習環節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以下操作:打開學生端平板,登錄賬號,在“學生組”內標記出自己的身份(組長或組員)和姓名。用學生端平板接收教師發送的資料包,下載和安裝APP,登錄推薦的網站,在平板上填寫問卷,利用課堂互動的“即時聊天”功能在線留言等。教師要在課上鼓勵學生利用平臺在線交流。
二、讓智慧教室點亮學科特色,提高教學效益
(一)課上師生實時互動
智慧教室的互動平臺和反饋系統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增多,這不僅能夠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也能促進班級成員之間產生學習互動,有助于思維碰撞,思想交流。《網絡改變世界》課上,教師通過投影問卷結果實現師生間的實時數據分享。教師還在課上設置多個觀點分享環節,學生利用即時討論功能實現生生觀點分享。
(二)教學注重啟發創新
一是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臺,培植創新契機。為幫助學生深切感受網絡對人們生活乃至對整個社會的改變,教師設計了兩個探索活動:“網絡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誰的APP最實用”“網絡對社會的影響——哪家網站特強大”,讓學生演示最值得推薦的APP。還為每組同學推薦一款功能強大的網站,例如58同城:租房、買車、健身娛樂等;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三維觀察竹笛、VR觀察云岡石窟等;寒山聞鐘:了解身邊的民生問題,并針對學校附近十字路口闖紅燈現象,發帖建議交通部門加強行政執法;百度搜索:了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對創業、創新、融資的意義。
二是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助力觀點碰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課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本課設計了兩條學生活動線,一條是學生演示和探索網絡世界的活動線,還有一條是在即時聊天板塊學生的思維活動線。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教師在“誰的APP最實用”和“哪家網站特強大”兩個環節,給同學們同時布置了“吐槽”的任務,即在學生端實時發送該APP或網站的缺點,學生談到了如泄露隱私、內容良莠不齊、沉迷網絡等網絡帶來的問題。教師在課程最后利用班級墻對即時討論的觀點進行回顧與展示,學生順理成章地總結出網絡具有雙重影響的結論,為多元的價值觀留下空間。
(三)課堂聯系生活實際
一是依托智慧教室的數據分析功能,保證數據真實,來自學生。教師用真實且符合學生實際的數據,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教師以問卷的數據分析導入“網絡改變世界”這一話題,在屏幕上展示的數據結果均來自本班學生的真實選擇,如搜索引擎類的百度,音樂賞析類的QQ音樂、網易云音樂,交流溝通類的微信、QQ。統計用過的功能最強大的網站如百度、淘寶等都是由學生選出的最高票選項。
二是依托智慧教室的環境營造功能,保證情境真實,來自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智慧教室允許教師采用技術手段,構建各種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課推薦APP的環節,教師讓學生現場演示日常生活APP的實際使用流程,學生用已有經驗和實物手機來展示自己常用的APP功能。在探索網站環節,學生分小組在各自桌面屏幕上點擊網站各個頁面,用自己親身經歷來感受網絡對生活的改變。
三、用好智慧教室的延伸功能,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課尾提煉
智慧教室一般擁有雙屏雙軌,教師可在新授課結束時利用側屏展示與主屏上的課堂主題相關的內容,以便提煉和總結。在本課結尾,教師利用側屏展示思維導圖式的知識結構(樹狀圖或流程圖等),梳理要點,歸納重點,深化對難點的記憶。本課的重點是“網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難點是“網絡的雙重影響”。
(二)課后反思基于數據分析
教師在課后可以利用智慧教室內的數據平臺實時統計本課學情。授課結束后,教師根據在線回答率掌握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在學生組中,點對點地對學生的表現發送評語,評定各小組的課堂表現。學生用平板拍攝家書后利用學生助手上傳個人圖片到班級墻,教師再選取優秀作品展示。
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總結的機會。智慧教室目前還屬于新生事物,特別是在道德與法治學科領域積累的經驗并不多。智慧教室的管理員、維護員、使用者、參與者都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磨礪技術;同時,還需要相關職能部門打造智慧教育大環境,共同提升智慧教室在服務課堂教學方面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陳衛東.如何建構未來課堂教學模式[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5):42-50.
[3]蘇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J].蘇州教育信息化,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