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摘要:民辦高校打造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之路,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打造高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闡述了民辦高校的現狀,然后論述了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的意義,最后提出了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民辦高校;轉型發展路徑
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9年8月,全國獨立設置高等教育學校(機構)數3726所其中,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數786所,民辦高校在全國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已達到占21%,并且民辦高校在地方區域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一、民辦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意義
1、民辦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轉型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地方民辦高校轉型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休戚相關,同時也擔負著為地方基層一線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和技術研發、服務社會的使命。當今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發展什么樣的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與我國國力的提升,高校教育結構的調整和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競爭力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2、民辦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體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職能
民辦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更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民辦高校相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根據地方需求和區域特點及時調整專業學科設置;第二,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決定了其服務地方經濟的社會職能;第三,民辦高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這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間接的促進作用。
3、民辦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是高校發展的戰略需要
民辦高校轉型發展是一項雙贏甚至多贏的有益舉措。近年來隨著世界科學技術進步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內容和方式的轉變,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民辦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對學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迫于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就業的壓力,將大力改進學校的硬件、軟件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等方面著手,對學生的發展、成長成才、順利就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民辦高校轉型發展路徑
新時期民辦高校應轉變教育理念,明確發展目標,突出辦學特色,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及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變革來促進經濟社會的進步和自身的發展。
1、轉變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對教育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只有解決了思想問題,解決了自身改革問題,地方高校轉型才能成功。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應與時俱進,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進行教與學改革創新。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現代化。鼓勵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學生靈活自主學習的方式利用在線教學方式(慕課、速課、直播教學)建立在線教學系統,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一方面,可以應對突發狀況,另一方面,可以擴大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靈活度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明確發展目標
民辦高校的轉型發展之路要按照社會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輸出相關類型的人才。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明確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向應用型技能型轉變。在應用型轉型發展改革過程中,應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處理好應用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的界限,不可有所偏頗,在轉型過程中只考慮應用型技術型培養模式,完全摒棄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能一味地發展科研而忽略為地方服務的社會職能。
3、突出辦學特色
我國民辦高校只有構建符合民辦高校特點的教育體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轉型改革發展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科專業體系建設應以區域的發展特點為導向;其次,要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科結構的調整;最后,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做到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力爭形成特色鮮明、獨具一格的地方民辦高校。
4、加強科研成果轉化
民辦高校應積極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將研究成果積極轉化為產品,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高校追求的目標。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無不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在現代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現代中國,要發展社會生產力,需要提高科學技術研究水平,就一定要重視科技成果轉化。這種前提下,科學發展,科技發達,技術進步,同時也是服務社會的一部分。要堅持服務地方,走地方化發展之路,在地方性和應用性結合上尋求突破,使學校成為本區域行業產業的研發中心和服務平臺。
5、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
所謂“雙師型”教師指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探索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民辦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應加強高層次教學科研雙師型人才,將教師真正放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中去鍛煉、實踐,除此之外,應增加教師隊伍培訓的經費,將教師隊伍的培養納入學校發展的戰略部署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大學生,使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順利就業。
三、結語
應用型民辦高校只有搭建起經濟與教學、企業與課堂互動互通的鏈接,加強學科建設,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高水準、強競爭力的學科方向,以區域需求為導向搞好專業建設,把轉型發展的思路、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定位貫徹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之與專業教育實現有機融合,才能真正促使其教育的內容切實反映社會需求從而適應社會需要,才能真正地做到應用型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轉型背景下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研究[J].鄧向梅.智富時代. 2017(11).
[2]民辦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之路徑選擇[J].王學成 王立新 梁瀟凝.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1):5-5.
[3]綜合實踐型教師及其培養模式的內涵解析.李中國.臨沂大學學報.2014,(01):20-25.
基金項目:
本文為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 2019 年科研課題《民辦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 展實踐探索——以藝術設計專業為例》,項目編號MBXH19YB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