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
摘要:自從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一來,社會各方面的經濟活動與發展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商業經濟便是被新常態影響較大的一方面。結合當前我國商業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新常態的要求,想要使得商業經濟實現長久穩定的發展,就需要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對商業經濟不斷創新,完善以往發展狀況,促使商業經濟得以良性發展,提高商業經濟水平,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實現良性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商業經濟;創新發展
基于新常態背景下,使得商業經濟在各個方面有著非常大的機遇,為確保其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相關部門就應該對商業經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要了解其發展趨勢。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態之下的商業經濟發展特征,其次對其創新發展的措施進行相應的闡述,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給相關人士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1經濟新常態的相關概述
1.1經濟新常態的概念
新常態這一觀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工作時提出的,關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觀念。所謂的新常態指代的是不同于傳統舊物質的,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趨勢形成的一種新型發展機制與狀態。這一觀念反映出了優勝劣汰的法則,展現出了一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正在處于市場經濟轉型期,新常態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經濟與國外經濟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特點。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金融快速發展,使得人民幣朝向國際化方向發展。通過構建絲綢之路等經濟活動,為人民幣走向全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合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情況來看,在此模式的影響下,我國文化、政治、社會、軍事以及經濟都逐漸趨向一體化。我國經濟也在國際地位上不斷提高,對于世界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大。在各項世界性的活動中,面對世界問題,中國以主人翁的意識積極參加各項問題的談論,對世界人民展現了大國形象。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可以通過提高現代流通速度提供我國軟實力與競爭力,并且還可以積極利用互聯網,改變我國現代流通情態,不斷提高我國經濟水平。
1.2新常態的特點
首先,經濟增速逐漸放緩。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到飛速發展的時期,年均經濟增長率高于10%,我國的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在世界上位于前列。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重視程度不斷增加,中國經濟的總量和發展規模呈現逐漸放緩的趨勢。這一放緩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有益的,更加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產業結構做出科學調整,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保證中國經濟始終向著正常軌道發展,增強國家經濟的風險抵抗能力。其次,國家經濟總量不斷提高。雖然我國已經進入到經濟改革發展的攻堅克難區、深水區,但在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使得制造業和紡織業的市場中的地位顯著升高,國際影響能力不斷增強,這也就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經濟的創新和發展。再次,“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新絲綢之路上的各個國家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帶一路絲綢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該體系當中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內容,這為增強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契機。最后,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隨著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無疑給某些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提出了一定挑戰。經濟顯著提升,使得民族的自豪感和榮譽感顯著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
2新常態之下的商業經濟創新發展的措施
2.1轉變商業經營理念
在新常態條件之下,我國商業經濟應該能夠以轉變商業經營理念為創新方向,改變過去傳統的信貸融資模式,使企業融資模式得到得到多樣化發展的機制,融入到大資產管理的時代之中,使企業能夠通過互聯網金融和其他媒介進行融資模式的創新,使企業的金融價值能夠得到全面彰顯,進而構建出一套更加綜合的金融產業鏈條和生態體系。
2.2為商業經濟注入創新的動力
金融創新是推動商業創新的源動力,而我國商業經濟也應該結合新常態的實際要求,以我國多種商業經濟政策作為基礎,以市場偏好作為行動方向,以用戶需求為重點內容構建金融創新的機制,從而為商業經濟注入更加長效和靈活的創新動力。我國商業經濟創新也應該能夠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培養力度,運用更加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為商業經濟創新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而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更應該加強先進技術與商業經濟創新的融合力度,從而使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盈利利潤,實現企業在經營中的全面突破,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業務渠道。
2.3做好核心競爭力方面的創新
在實際的創新中,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經營的過程中,就要確保其具有良好的競爭力,從而能夠在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首先,要確保商品的質量、價格滿足客戶的需求,接著還應該對服務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其次,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以便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進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在現有的商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要不斷創建一些小型企業推動模式,這樣一來,可以減小企業的發展規模,并且將便民服務、個性服務作為主要的工作,進而確保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除此之外,在商業經濟的發展中,要對業態形式進行有效的縮減。最后,還應該將服務形式進行及時的完善,進而能夠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務形式,以便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除此之外,為了進行有效的改革,相關企業還應該重視連鎖經營方式、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的運用,來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其在市場中占有一定的份額,從而促使商業進步,給相關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我國商業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商業經濟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改革,在此過程中可以從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入手,結合國內經濟市場發展規律,不斷提高自身商業經濟水平,為商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馮斌基,崔航.適應新常態下社區共享經濟的模式構建[J].中國商論,2017(11):151-152.
[2]溫新榮.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5):43-44.
[3]劉向東.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特征及改革趨向[J].全球化,2017(7):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