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憶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綜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書本教學已經跟不上現代化教育的步伐,學習舞蹈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忍耐力,四肢協調能力,將舞蹈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機融合,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讓舞蹈教育與德育教育環環相扣。
關鍵詞:小學生舞蹈教育;德育教育;舞蹈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1 舞蹈教育起源綜述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現在培養學生主要提倡的是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有機結合,以前在培養孩子學習成績時往往忽略掉了思想道德教育和體力類的教育[1]。從1999年我國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小學舞蹈教育是我國推行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組成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舞蹈教育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舞蹈不僅僅可以鍛煉忍耐力和四肢協調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學習舞蹈可以提高孩子發現美的能力,德育教育也是不可以忽視掉的,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小學生的自主能力。[2]
在中國舞蹈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舞蹈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舞蹈的影子,狩獵、慶功、祈求,是最常見也是人們所熟知的,在人們發現的文物中就有對舞蹈印象,新石器時代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就是其中之一,紋彩陶盆里的舞蹈紋共分三組,每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著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們頭上有發辮狀飾物,身下也有飄動的飾物,似是裙擺。人物頭飾與下部飾物分別向左右兩邊飄起,增添了舞蹈的動感。更奇妙的是,每組外側兩人的外側手臂均畫出兩根線條,好像是為了表現空著的兩臂舞蹈動作較大和擺動頻繁。現在人們所熟悉的藏族鍋莊、羌族巴當鼓就是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舞蹈,現已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舞蹈的發展已經成為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方法,在肢體動作出加入感情,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嫵媚婀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更刺激了舞蹈的發展,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民族遷徙,促使了多種舞蹈的結合,也奠定了唐代舞蹈金字塔的基石,現在口中所向往的大唐盛世,重回大唐也是有原因的,唐代是舞蹈的輝煌時刻,經濟的繁榮帶領著藝術的進步,使大唐成為了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一個輝煌時代。在不同時期舞蹈代表著不同的含義,舞蹈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6]。
2 在舞蹈教育中開展德育的作用和意義
常言道“氣質無好壞,性格有優劣”。在舞蹈中開展德育教育,剛開始進入學校的小孩子大多都有膽怯心理,不敢與人接觸,這種心理想要克服也是很容易的。舞蹈里有單人舞蹈也有群舞,而群舞恰恰可以提供這種機會,群舞是需要與人合作來完成的,這就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膽怯心理,同時也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們可以通過合作與人交流,認識各種性格的人,在現如今的社會提倡的是合作精神,合作可以雙贏,取長補短。正是通過舞蹈訓練,在人生的轉折期中給予相應的舞蹈教育,在排練中的不斷磨合、不斷配合,能讓學生們懂得多體諒、多包容他人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們的與人合作的能力和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形成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所以學習舞蹈是能夠激發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7]。
3 德育和舞蹈教學滲透融合的策略
從教學內容出發,擇優選取德育內容,在現在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看出舞蹈僅僅是學習一下皮毛,在舞蹈教學中缺失了德育教育的影子,沒有把兩者結合起來,僅僅是因為需要上課而上課,沒有傳輸到舞蹈的文化意味。舞蹈作為一門通過肢體動作來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藝術,它是源于生活但卻又高于生活的,作為教師就應該引導他們進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小學生們的思維很跳躍,加以引導就可以更好的舉一反三。在教師選擇教材時,結合視頻影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心理,要挑選出優質的教學材料,促進學生們的興趣,讓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通過舞蹈作品的學習,能讓孩子們了解生活美,從而潛移默化起到促進孩子們心理情感不斷發展的作用。
通過反復練習舞蹈動作,磨礪學生心性,讓學生懂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學習舞蹈時對做的不準確的姿勢進行反復的練習,磨煉學生們的毅力,讓學生知道想要做成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努力是不會成功的。懶惰心理是現在學生們的普遍現象,為人師表就是要教學的同時做出一副表態來,以身作則也要將一些優秀名人的故事鼓勵學生,激發學生要有堅持下去的勇氣,使小學生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比如舞蹈家吳曉邦的故事,吳曉邦的代表作有很多如:《思凡》、《虎爺》等等,吳曉邦成名的時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因此吳曉邦的作品都是一些暗示、諷刺當時生活環境的一些作品,比起先人的努力,后代人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明顯。孟子曾寫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在學習中是肯定要受到身體的磨煉,不要怕吃苦,能忍受得了身體的勞累就可以迎接成功,從而激發學生發奮欲強的心理素質[3]。
在群舞中,動作一致、隊形整齊、情緒到位等因素是衡量該作品整體的重要條件。與此同時,因排練過程中需要種種磨合,在不斷的自主合作、相互合作中,能讓小學生們自發的、主動的去發現、去探索,這還有益于培養他們的主動意識,促使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僅在舞蹈領域中能主動學習,相互貫通地也能其他領域中主動獲取知識。在接受舞蹈教育之時,不僅能提高個人處事的主動性,還有益于培養當代小學生的集體觀念與集體榮譽感。一個人的強大是不行的,要通過合作來完成,懂得同伴的重要性,群舞可以鍛煉學生的心性,克服害羞心理,為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提供幫助[4]。
4 通過排練舞蹈培養學生愛護環境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舞蹈教學時,先要把這段舞蹈的故事背景講解清楚,這樣能讓學生理解舞蹈肢體所表達的含義,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進行訓練時也可以事半功倍。現在我們的大自然已經嚴重污染,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們從小愛護環境,所以我特別選擇了一個優秀的群舞作品《鳥,鳥,鳥》來排練,該作品是為了呼吁人類保護生態環境,因為人類的大量砍伐樹木和殺掠鳥類,現在許多鳥兒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都變成了稀有動物,人與人之間需要和平相處,人與大自然也是需要和平相處的,地球上的任何東西缺一不可,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保護生態環境,生物鏈的缺失只有害處沒有益處,希望通過此次的排練讓學生們意識到生活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讓鳥兒自由自在的飛翔。現在人類保護的不僅僅是鳥類,而是整個大自然,整個生態系統。人與大自然的和平相處要從現在做起,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伙伴。
當走到一片樹林聽到一群鳥兒悅耳的歌唱、當清晨第一樓陽光照在大地上、當淙淙流水清澈見底看得到魚兒、當春天萬物復蘇空氣中彌漫著新鮮泥土味兒,鮮花開在爛漫山野鳥兒啼叫,這些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要心懷真、善、美,發現大自然的美,保護這份美,讓這份美維持下去,作為新時代青少年這是責任也是使命。
5 結語
舞蹈教育對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的肢體表達可以影響學生對美的認知和感悟,這些感悟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綜上所述,處在人生起步期中的關鍵時期的小學生們能在此階段接受舞蹈教育,對她們在接下來人生中的全面發展起著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將舞蹈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還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進行實施、引導和規劃,希望通過以上觀點讓舞蹈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來不斷促進我國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穎.淺析德育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J].中外企業家,2020(14):204.
[2] 王會麗.“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生體育課堂道德行為研究[J].科技風,2020(13):44.
[3] 陳建文.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27.
[4] 張天娥.初中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78.
[5] 汪飛虎. 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古詩詞解讀能力培養研究[D].河南大學,2019.
[6] 張二妮. 核心素養下高中生閱讀審美能力的培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7] 張帆. 基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培養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