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嘉衛
【摘要】對于小學教育而言,發展是學生的基礎。在教育過程中,優質的校園管理模式是學生能夠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基礎和保障。同時,優質的校園管理模式對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是學校前進發展的風向標。在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改革創新,努力做好校園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校園管理制度,使學校管理能夠更進一步。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就小學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夠推動小學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優化。
【關鍵字】小學管理? ?創新? ?科學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191-02
引言
現如今,素質教育已是小學教育追逐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使得學校的管理難度有所增加。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學生則是受教師和學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影響,當學校的管理制度過于嚴格的時候,就會對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需要對學校的管理不斷進行優化,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也能促進學校進一步的發展。
一、我國小學管理現存的問題
(1)管理理念落后
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管理理念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學校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現如今,小學教育正處于新課改的關鍵時期,但是部分學校并沒有意識到課改的重要性,對課改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是對學生發展方面提出了一定要求,卻沒有對管理理念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校管理改革的難度[1]。
(2)激勵體制存在不足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基本沒有對教職工設置激勵制度,雖然教職工有績效工資,但是缺乏一定的激勵性。此外,有很多學校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沒有按照評價標準設置績效工資,對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
(3)管理層結構體系固化
在我國,小學主要以公立學校為主,一般是接受上級教育部門的直接管理。這就使得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相比缺乏競爭淘汰機制,導致公立學校管理人員缺乏競爭意識,在工作崗位上不作為,這不僅使得學校的管理機構出現了結構固化,也導致學校的規定不能夠與時俱進,造成小學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教職工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能夠根據落后的制度進行。
(4)忽視校園文化建設
在小學管理過程中,校園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使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在很多學校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往往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以致校園文化都缺乏一定的特點。雖然,有的小學校園文化看上去豐富多彩,但活動與活動之間卻缺乏一定的關聯性,也沒有實質的內涵,沒有能夠真正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3]。
(5)課程管理不夠完善
在小學課程管理的過程中,我國主要通過要求各地方學校根據當地情況和要求自行制定學校的教學策略和方針,并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這就使得小學課程管理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也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此外,部分學校一味追求學生的成績,大量削減了美術、體育以及科學等課程,導致了學科綜合性減弱,很難滿足教育部提出的提高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要求。
二、提升小學管理創新實踐發展策略
(1)創新小學管理理念
為了建立適合學生發展的管理體系,學校需要對自身的管理理念進行不斷的創新。在管理中,不僅要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還要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存在的錯誤和不足并改正。不論是學校負責人還是教職工,都要重視小學管理理念,對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并付諸于實踐中,最后總結出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4]。
(2)完善教師激勵機制
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能夠保障計劃目標按時完成。
(3)提高教師素質和職業素養
在現階段,小學教師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相對較低,很難達到應有的教育質量。因此,需要對教師的職業素養等提出明確要求。尤其在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沒有發展成熟,很容易受到教師行為習慣的影響,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確保教學的高質量完成,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此外,學校還應注重對老師的關懷,確保教師能夠勞逸結合,不給教師過大的壓力,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標準來對待教師和學生。
(4)優化小學管理措施
目前,管理體系主要以教師組成,這存在著一些弊端和不足。因此,學校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態來對恰當的行為規范進行制定。比如,當出現了學生沒有按時打掃衛生,或者是在打掃衛生的過程中馬虎了事,并且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性的時候,就需要對這類學生在制度上進行一定的約束,同時進行適當教育,讓其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對管理措施進行優化,就是對現有規定的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規范。
(5)深化教學改革
所謂深化教學改革,主要是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改革,對存在的錯誤思想進行改正。在過去的學校教育中,機械的學習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使得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對落后的傳統觀念進行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師應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次,對傳統制度進行改革,在學校的管理中,不能一成不變沿用傳統模式。時代在不斷的發展,過去的管理模式不一定適用于現代教育,當教育體制出現弊端時,要對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及時改變,凸顯學校管理的科學性[6]。
(6)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于管理模式創新至關重要。分析學校的人文特點,根據學校的環境以及自身特點,建立適合校園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建立校園文化環境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改變的過程,要通過全新的觀念對校園的文化脈絡進行梳理,進而對校園文化環境進行規范,最終實現校園文化環境的塑造。
結語
綜上所述,對現有小學管理模式進行不斷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代教育中,將科學化、創新性的管理融入其中,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能對學校的長遠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 考 文 獻]
[1]馮壽海.淺談小學管理的科學化[J].小學教學參考,2019.
[2]張耀.試論小學管理中學生思想品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31).
[3]周建.淺談“陽光體育”對小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 2016(33).
[4]趙青俊.基于個性化的小學管理工作探析[J].甘肅教育. 2017(02).
[5]林萍.全面育人觀在小學管理中的體現[J]. 教書育人. 2017(10).
[6]宋長路.“小處著手”看小學管理的有效性[J]. 教書育人.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