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佳
不是為了什么回報,所以關懷;
不是為了什么明天,所以期待;
因為我是一個人,
只能夠對感覺坦白;
只是為了你一句話,
我全身搖擺;
只是為了一個笑容,
愛就存在;
那些想太多的人,
有生之年都不會明白,
因為愛,所以愛……
正如歌詞寫的那樣,因為熱愛教師這份職業,2009年,走出大學校門的我完成了這輩子最大的心愿——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從此,也就開始了我 “五味雜陳”的教育教學生涯。
從小就好為人師的我終于圓夢了,可是夢想就是夢想,再豐滿也抵不過現實生活的骨感。由于角色的突然轉變,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無法適應,“怎樣讓孩子喜歡我,喜歡英語課?”“怎樣和孩子打成一片,成為朋友?”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措手不及,突然間覺得自己很無知。是可愛的“他們”給我了啟示,陽光下最燦爛的一個群體——孩子。
“張安”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老實本分、不愛說話的學生,更別說在英語課堂上發言??蛇@節課,我隱約從他眼神里察覺到表達的渴望,但他膽怯,不敢舉手發言。我試著叫他起來“Have a try!”。此時,全班同學都盯著他,他的臉瞬間紅了,一臉茫然,不知所措。“Boy,come on!”我大聲的說,并讓其它同學一起為他加油“Come on ,come on!”。在同學們的鼓勵下,他小聲但順利的將句子說了出來“Id like some chicken.”我微笑著豎起了大母指并說:“Wonderful!”。在接下來的英語課中,我總是給他機會讀單詞、句子和唱兒歌等,盡可能地搭建展示平臺,讓更多的同學關注和贊賞他。漸漸地,課堂上總能看到他自信的微笑,高舉的小手,洪亮的讀書聲……
素有“調皮大王”之稱的李明俊更是讓人頭痛,課堂紀律較差,常常上課接老師的話,不經意間一個搞怪的動作、聲音就引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轉移了同學的注意力。當然也有安靜的時候——看小說、雜志。有時一些不合常理的舉動氣得我直跺腳,不知所措。剛開始,我認為“嚴師出高徒”,總是當著其他同學的面訓斥和懲罰他,可效果一點也不好,還變本加厲了。接下來,我便試著改變一下策略。常常在課余飯后跟他聊天,聊他喜歡的書、電視節目等,還從側面了解他對家人和對老師的看法,在交流中讓他把我當朋友,拉近我們倆的距離,走進他的世界。為了孩子多方面的改變,我還利用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當遇到問題時不打罵孩子,及時和老師溝通,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注他丁點的進步,多關心、關注和賞識孩子。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李明俊同學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室里總能看到一個坐在座位上認真看書的身影,也總能看見一個樂于分享的可愛男孩。
不忘初心,因為愛這份職業,我在成長中領悟……
巴特爾指出:“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
作為教師的我,首先,要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自己老師身上的“架子”,敞開心扉與他們交談,感受他們的快樂與不快樂。其次,靜心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摒棄浮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份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真心對話,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靜下心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作為教師的我,更應該少一些呵斥,多一分傾聽,轉換角色,善待每一個孩子。管理學生,不能總是自己說什么就得是什么,認為自己是為他們好,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孩子們就應該聽我的。其實,我們都應當適時的“穿別人的鞋走走看”,也就是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家庭環境,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理解并信任他們,把鼓勵和欣賞放在首位。我想一切問題將不再是問題,因為人總是生活在有愛、有價值的地方。
作為老師的我,就是要幫助孩子們實現夢想,在他們心中播撒下夢的種子。等到有一天,種子開花結果,他們小小的夢想串聯起來就會編織為大大的中國夢!
教學是無止境的相遇,最好的教學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教師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策略的給予者;教師不是蠟燭燃燒自己,點亮別人,更重要的是點燃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們學會自己照亮自己,溫暖自己;課堂不是講堂而是學堂,是師生之間情感與思想的交流;改變永遠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仍是可能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愛”是促進后進生轉化的法寶,更是“靈丹妙藥”。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改變關注點,靜心工作、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因為愛,我不愿再做一朵曇花在夜半獨自短暫的憂傷,我更愿做一顆向日葵,白天享受溫暖的陽光并把這種溫暖傳遞給家人、朋友,傳遞給我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