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宏龍
摘? 要:本文立足于留守兒童生活的真實情況,從“運用多元引導,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心理指導?”“以校園為基點,為留守兒童提供溫馨學習環境”“重視安全教育,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成長環境”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閑暇生活質量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閑暇生活指導;心理指導;校園環境
前言: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作為教育中一大難題,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留守兒童因缺少家庭的關愛,學生會顯得內向、自卑、不愿與外界事物接觸。此外,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監督,留守兒童在閑暇生活中對自己格外放縱,這就會造成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領頭人,其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班級良好氛圍的建立,班主任教師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更擔負著學生人生觀念引導。在《班主任管理藝術》著重強調要充分安排學生的閑暇生活,因此如何運用 留守兒童的課外閑暇生活,提升他們對未來的自信心,與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成長是當下教師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運用多元引導,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心理指導
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父母前往外地務工,這就會造成孩子獨自駐守家庭,在成長期間失去家庭的關愛。因此,這些孩子多著嚴重的心理問題,道德觀念略顯欠缺,對自身約束力差。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走出留守兒童的陰霾,教師可以采用多元教學方式為引導,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心理指導,從而促進他們更好的走向未來美好生活。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積極向上模范代表為指引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引導學生學習模范代表性格中的閃光點,從而形成正能量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擯棄錯誤的人生觀與做人標準,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努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每周開展固定的班會,如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網絡為活動主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能給孩子們帶來便捷的學習生活,但初中年齡段的學生思想觀念并不成熟,網絡內容良莠不齊,學生無法做到準確評判、正確篩選,在網絡班會上教師根據不同問題進行剖析,引導學生更好的抵御網絡誘惑。此外,青春期年齡段學生處在成長發育的高峰期,沒有家長監督,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班主任教師還應從學生生活入手,提升學生抵御社會的不良誘惑的能力。
二、以校園為基點,為留守兒童創造溫馨學習環境
溫馨的校園環境是提升留守兒童生活質量的關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覺在閑暇時間投身學校活動,這極大的減緩了留守兒童邊緣化的過程。班主任可以在課程后設計相應的校園活動,如班級學生拔河比賽,將學生分為人數均等的兩隊,給學生充足的磨合時間,在學生探究出拔河技巧之后進入正式比賽環節,兩小隊比賽的優勝者可以獲得班主任獎勵。此外兩人三足也是良好的娛樂方法,同桌二人為一組,將兩人其中一只腿捆綁住,圍繞操場半圈,用時短者為優勝,這極大增進了班級學生之間的友誼。在校園游戲中團結了班級氛圍,還帶動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促進學生更好的走向集體生活,緩解學生自卑、內向的性格特征。課堂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游戲活動能夠增加學生的活躍程度,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班主任也應融入集體氛圍,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能量積極價值觀,從而改變膽小的性格特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重視安全教育,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成長環境
安全教育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沒有父母時時陪伴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監管缺位,安全事故頻發,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所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勢在必行,通過學生閑暇時間講解安全教育的相關內容,能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班主任教師可以開展安全教育班會講座,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會面臨什么樣的隱患,加深學生講座投入度。有學生說:“不可獨自外出,杜絕前往有安全隱患的地方,如河流湖泊、森林深處等地。”還有學生補充:“要注意飲食安全,腐敗的食物不可以食用,植物存放時間過長后也容易有毒物質,如馬鈴薯發芽后會有毒素,我們應當謹記。”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反饋進行系統總結,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實現關愛自身健康,積極成長的重要改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教師對于留守兒童閑暇生活的合理安排有助于學生走出缺失家庭關愛的陰霾,這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內心變化,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提升他們對于未來生活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將繼續關注“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閑暇生活指導”這一重要課題,旨在為提升留守兒童幸福指數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汪發權.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思考[J]. 全文版:教育科學,2015,000(001):P.317-317.
[2]? 梁海榕.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及對策[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00(008):P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