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昔娟
摘? 要:開放性試題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題變具體論題、觀點評述題以及修改目錄類型。它們的答題格式統一可以用三個字來總結,那就是總分總。語言組織時一定要有“歷史味”,不可“政治化”“文學化”,要精練并富有邏輯性。因類型有所區別答題時思路和方法也有所區別,要注意掌握要領。
關鍵詞:開放性試題 答題格式 主題變具體論題 觀點評述題 修改目錄類型
自2010年第40題第3問出現開放型試題以來,新課標全國卷每年都有一個獨立的開放性試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但從全國1卷開放性試題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拿分大多平均分在5分到7分,而且閱卷過程中出現大量空白試卷是常態,學生在文綜答題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會“機智”地主動放棄42題,從而使此類試題處于“叫好卻不叫座”的尷尬境地。所以對此類試題進行深入分析探究,總結出答題規律和技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答好題拿到分很必要。本文結合高三復習實踐,就此類題型的復習備考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開放性試題雖然呈現的方式多樣,有文字、圖片和地圖等等,但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題變具體論題、觀點評述題以及修改目錄類型。它們的答題格式統一可以用三個字來總結,那就是總分總。第一個總指的是開門見山答出該道題目的論題;分指的是具體的論述,論述可以根據題目的需求從原因、過程和影響等角度選擇來答,論述時一定要做到論據充足,邏輯嚴密;最后一個總指總結,這一環節我們可以根據題目的內容將之上升到哲學的高度,用一些哲學原理或一些歷史術語來進行總結,這會給題目增色不少,這也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元、多視角的方法研究歷史。最后強調下答案的語言一定要有“歷史味”,不可“政治化”,要精練并富有邏輯性,也不能單純的史實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論述,這也是不能得高分的。
因類型有所區別答題時思路和方法也有所區別。首先我們來介紹下主題變具體論題類型。將之對于高考歷史的四項能力要求的話,它主要是考查的是第三項提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在題目所給的概括的主題之下找出具體的論題相當重要,主題不等于論題,主題往往是概括性的,而在這一主題下的論題相對比較具體,千萬不要把主題當做論題。
第二種類型觀點評述題,將之對于高考歷史的四項能力要求的話,它主要是考查的是第四項論述問題的能力,答題格式是:判斷—論證—小結,實際上還是總—分—總格式,不過因為這中題中有個評字,所以在答題時第一步必須是對觀點+判斷,這里要注意有的題目是有明確觀點的,可以直接寫我贊成或者反對哪個觀點,或者是我認為這個觀點是片面的。觀點若是隱藏在材料里的,要先提煉概括寫出來,然后再做出判斷寫我贊成或者反對或者片面。
下面看看2018百校聯盟復習全程精煉.模擬卷的一道例題
材料西方啟蒙者在批判封建專制的同時,提出了自己嶄新的社會理想---資產階級共和國,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則根本沒有自己新的社會理想。黃宗羲的理想是恢復“三代之盛”,無非是改善君臣、君民關系的封建盛世而已。正因為他們沒有一種嶄新的社會理想,他們就只能向后看,從歷史上所出現的封建盛世中尋找安慰,因此他們大多都拖著一條沉重的復古主義辮子。
----摘編自覃正愛《明末清初“啟蒙思想論”質疑》
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材料中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有據)
解題思路:這道題目的觀點需要概括下,可以概括為明末清初的思想無創新的觀點,只有復古。然后在這觀點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可以是同意或者反對這個觀點。
答案示例:
判斷:我同意明末清初的思想無創新只有復古的觀點
論證:⑴材料中認為黃宗羲等人的思想無非是改善君臣、君民關系的封建盛世。
⑵明末清初封建專制日益腐朽,思想家們對封建專制制度進行猛烈地沖擊,但未提出對未來新的理想,尤其是他們對封建專制制度的猛烈抨擊的內容和資產階級所倡導的民權有很大的區別。
小結: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他們的思想就是對傳統儒學的批判和繼承。
第三種類型修改目錄型。將之對于高考歷史的四項能力要求的話,它主要是考查的是第二項發現問題的能力。這種類型下的設問有直接要求提出修改建議的,也有是可以怎么論證、也可以怎么修改補充的兩種。這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是第一步審題,找到原材料中的問題,是否存在邏輯順序、時間序列不對,結構不完整、環節齊全有缺失,史學方法不對,觀點不全面,因果關系不搭等方面的錯誤。第二步進行修改,可以增加建、刪除、合并、調整。修改的理由著眼三個角度,事件本身;事件本身的意義或影響;修改后有哪些好處。另外建議選擇書本中自己最熟悉,或者書本上有足夠史實的內容去修改,這樣理由才能過硬,答題才能更充分。這種題型的答題格式就是:意見---闡述(理由),這里修改意見的地方注意下,有的題目要求提出一種修改意見,還有提出兩種或者三種修改意見的,所以在審題時要注意把設問看清楚。
以上,是我關于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路,我想在高三的備考的環節中除了要求學生們要苦干和實干,也得教會他們巧干。相信幫助他們掌握了此類題型的特點,訓練解題方法,總結答題技巧和規律,一定能在高考備考中贏得先機。
參考文獻
[1]? 馮一下,韓海林.試說高考歷史命題改革的新動向——基于對新課標全國卷第41題的觀察[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9):60-63.
[2]? 黃牧航.十年新課程歷史科高考命題改革的回顧與分析(上)[J].中學歷史教學(7):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