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銘
摘? 要:我校是東方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本地的智力障礙兒童不僅大部分都是中重障礙程度,而且基本上沒有入學接受教育的經歷,新生們出現不適應學校生活的狀況。研究者通過對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入學適應進行界定,分析入學適應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自身、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環境創設和支持等方面試圖找出影響入學適應關鍵性的誘因,從而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入學適應教育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通過對已有研究的借鑒探查一年級新生在入學適應方面的狀況及存在問題,做好智力障礙兒童入學適應教育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指導。
關鍵詞:智力障礙兒童;新生入學;適應教育
適應行為是指“個人保持生活獨立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的行為”并且適應行為具有年齡特征,一方面隨年齡的增強而變復雜,另一方面年齡不同,行為要求不同。智力障礙兒童較普通兒童來說,他們在適應行為發展水平明顯低于同齡的正常兒童,并且智力障礙兒童個體間和個體內部的適應行為都存在差異。因此,作為培智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適應行為進行培養和訓練。
一、入學適應教育研究意義
本研究從多個角度找出我校一年級新生入學后的適應狀況及存在問題,再進一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一方面解決了培智學校教師實際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讓新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讓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通過教育能有所發展。另一方面,對培智學校新生入學適應內容結構的探析以及適應教育過程的實施,為廣大培智學校教師如何為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更好的提供入學適應教育提供參考。
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目標及研究內容
本課題立足于學校現狀與學生實際,通過學習適應、校園環境認同、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適應三個方面入手,了解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的入學適應困境,逐步培養并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的入學適應能力,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適應學校生活。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圍繞“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的新生入學適應教育”的研究主題,從探尋適應的概念入手檢索文獻,深入了解適應的內涵。
2.問卷調查法
根據自編的《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的新生入學適應性量表》家長卷與教師卷,對學習適應、生活適應、自我適應、情感適應、人際適應五個維度進行調查,匯總分析調查數據,了解新生入學適應教育的困境,找出解決對策。
3.行動研究法
在本研究中,針對培智學校新生入學適應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先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總結和問卷調查結果構建出入學適應的內容結構,再以其為基礎從課程教學、日常教育和家庭輔導三個途徑對新生進行入學適應的教育研究。
(三)研究步驟及過程
1.文獻查閱和梳理
圍繞研究主題,查閱相關文獻和書籍,理解適應和入學適應兩個概念的內涵,了解已有研究中關于入學適應內容結構、存在問題和教育方法。
2.構建培智學校新生入學適應內容結構
(1)分析、整理學生的入學評估結果,了解學生現階段各方面能力水平和可能會在入學適應方面面臨的困難。
(2)調查問卷的結果匯總,了解學生的適應現狀及家長、教師期望。
(3)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入學評估結果,構建培智學校新生入學適應內容結構。
3.教育實施階段
從課程教學、日常教育和家庭輔導三種途徑,以一年級的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為對象進行入學適應教育。
4.總結階段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對本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三、研究結果與成效
(一)調查出中重度智力障礙新生入學時適應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使用自編的中重度智力障礙新生入學適應調查問卷,總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問卷為87份,有效率為87%。分為家長卷和教師卷兩部分,每部分50份,主要調查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適應、自我適應、情感適應五個入學適應教育方面。
調查結論如下:1.生活適應方面教育值得優先關注,占比31%,其中生活自理為重點教育項目,設備使用為次重點教育項目,生活節奏及制度為一般教育項目。2.學習適應方面僅次于生活適應方面,占比30%,其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重點教育項目,獨立性為次重點教育項目,自主性與動力、創新性、教育方式這三個方面為一般教育項目。3.人際適應方面占比18%,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為重點教育項目,交往行為為次重點教育項目。4.自我適應方面占比14%,自我控制和自我觀念為重點教育項目,自信心為一般教育項目。5.情感適應方面占比7%,分離不安焦慮為重點教育項目,學校班級接納為一般教育項目。
(二)構建出培智學校新生入學時適應的內容結構
為了更準確深入地分析培智學校新生入學適應的內容結構,以期為智力障礙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入學適應教育。研究者深入分析研究結果,并且向多位專家與教師請教,最終總結出入學適應教育的主要內容分為學習適應、自我適應、情感適應、人際適應、生活適應五個大方面。學習適應包括學習習慣、自主性與動力、創新性、教育方式、獨立性、學習方法六個方面;自我適應包括自我控制、自信心、自我觀念三個方面;情感適應包括學校班級接納和分離不安兩個方面;人際適應包括師生關系、交往行為、同學關系三個方面;生活適應包括生活自理、生活節奏及制度、設備利用三個方面。
(三)入學適應教育的效果
本研究中各科教師相互配合,教學、日常教育和家庭輔導相結合對一年級中重度智力障礙新生開展包含學習適應、生活適應、自我適應、情感適應、人際適應等方面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入學適應教育,中重度智力障礙新生有關五大維度的適應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在行為規范、環境適應和人際交往方面。
入學適應教育之路何其漫漫,需要一批批培智教師不懈的努力,為中重度智力障礙新生能夠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促使其潛能開發,最終能融入社會生活,使我們培智教師美好的期望,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給你們在智力障礙新生入學適應教育提供一點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慧莉,顧永清.初中新生入學適應的發展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 許麗敏,談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14.12.
[3]? 孔祥英、陳承杰.智障兒童康復教育概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東方市市級小課題(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的新生入學適應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A507—2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