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萍
摘要: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網絡通訊站主要負責全國各高校的思政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動態(tài)和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在高校成立校園網絡通訊社,對應對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是一個積極的舉措,是新形式下積極應對媒體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管理工作調整的一次創(chuàng)新。哈工程網通站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絡通訊社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通過工作機制的完善和有效運轉,逐步培養(yǎng)和鍛煉一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校園資訊真實準確客觀的校園通訊員隊伍,注意用健康豐富準確的內容吸引高校大學生和相關受眾。
關鍵詞:網通站;思政教育
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網絡通訊站主要負責全國各高校的思政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動態(tài)和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通訊站的設立,旨在更有效地整合全國高校校園資訊,集中展示各高校的精神風貌,拓寬校園資訊的收集途徑和范圍,使中國大學生在線成為反映高校校園整體精神風貌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鮮活成果的窗口和平臺。
2009年,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網絡通訊社成立,哈爾濱工程大學即成為82所校園網絡通訊站的成員之一。2013年至今,爾濱工程大學作為中國大學生在線的理事單位,積極履行成員責任和義務,與主辦單位中國大學生在線和其他兄弟單位一道,為共筑全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大平臺積極努力,積極推出數百篇展現(xiàn)哈工程辦學、校園生活、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的各類報道,努力凈化網上空氣,展現(xiàn)奮發(fā)向上的網絡正能量。
一、哈工程校網通站建設情況
組建了一支由指導教師專人負責、學生負責人及學生通訊員組成的校網通站運營團隊。
此外,整合學校輔導員工作室、學生工作處、校園文化講解團資源,將學生學習、生活、優(yōu)質視頻公開課推薦給中大在線。
1、“三海一核”頻道主打學科特色牌
“三海一核”中國大學生在線共建頻道立足學校“三海一核”(船舶工業(yè)、海軍裝備、海洋開發(fā)、核能應用)優(yōu)勢辦學資源,重點面向青年學生,選取“史述、人物、科技”發(fā)展視角,濃縮繪制“三海一核”行業(yè)進程畫卷,引領暢游精英人物的精神世界,專業(yè)透析行業(yè)科技前沿,引導青年深入思考世界船舶工業(yè)及航運業(yè)發(fā)展趨勢、海洋資源開發(fā)利用、海防現(xiàn)代化建設以及核能和平開發(fā)利用等國家戰(zhàn)略問題,拓展科學視野,喚醒國防意識,激發(fā)報國熱情。打造國內首個集“船舶工業(yè)、海軍裝備、海洋開發(fā)、核能應用”領域科學知識與軍工文化于一體的大學生特色科普網。
“三海一核”科普網內容建設特色鮮明,優(yōu)秀內容多次被大學生在線首頁連續(xù)推薦,創(chuàng)下了最長連續(xù)推薦40天的佳績。其中,專題“護航——駛向索馬里”被中國大學生在線作為其首頁專題進行推薦和推廣。
2、“學習社區(qū)”網站屢獲佳績
“學習社區(qū)”網站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校園網絡,向廣大同學展示大師成功風采,宣講名師治學之道,傳播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前沿科技動態(tài),提高學習效能,培養(yǎng)科學發(fā)現(xiàn)、技術發(fā)明和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皩W習社區(qū)”子網站獲得了全國唯一的“最佳學研促進獎”。
二、校園媒體建設
“三海一核”科普網榮獲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年度“十大優(yōu)秀共建頻道”稱號。制作“十年一劍瓦良格航母”、“船舶精英志”等“三海一核”領域熱點專題22個。其中大型科普專題“中國核電檔案”囊括了我國全部已建、在建的核電站信息,是目前全國最全面的關于我國核電站信息的網絡專題。初步建成了“三海一核”領域專業(yè)科普知識信息資源庫。
哈爾濱工程大學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思政司網絡文化建設要求,把校園網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與平臺,堅持文化育人與管理育人相結合,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意識,打造彰顯我校辦學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品牌。近年來,學校以綜合性主題網站工學網為平臺,以打造我校先進網絡文化陣地為目標,始終堅持服務師生需求、繁榮發(fā)展校園文化,對學校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品牌工作以及特色項目起到了有力的支撐、配合作用,為學校文化育人、思政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今年學校將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積極組織參加全國、省、市的各項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學校特色文化,全力建設精品網絡文化品牌,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三、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1、在校園頭條、高?!皟蓪W一做”學習教育動態(tài)欄目、觀點、人物、考試、微分享、一家之言等專欄和頻道投稿《校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三個重溫”主題黨日直擊心靈,扎實推進黨建工作常態(tài)化》、《第九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落幕》等多篇稿件,配合“大學人的一天”主題宣傳,推出“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唐穎的一天”。
2、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和形式,引入學校優(yōu)秀教學資源,推薦哈工程思政教育微課程視頻,并申請專欄建設。
3、積極參與中大在線新媒體建設和互動,年度合作并推薦文章40余篇,承擔了“就業(yè)熱榜”專欄的制作,推出《2017-2-25 考研到底有什么好處?(上)》、《清華新媒體招聘現(xiàn)場探秘:排隊2小時,通話10分鐘?》等精品文章。
4、積極響應重大在線改版需求,繼續(xù)發(fā)揮原有優(yōu)勢特色,將原有共建頻道“三海一核科普網”改版,申請?zhí)厣珯谀?響應黨中央號召,將哈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教學資源積極引入到中大在線,申請原創(chuàng)微課程專欄。
5、加強與中大在線的合作和聯(lián)系,哈工程相關部門負責人赴中大在線學習調研。
四、加強大學生及青年群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
在高校成立校園網絡通訊社,對應對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是一個積極的舉措,是新形式下積極應對媒體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管理工作調整的一次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絡通訊社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通過工作機制的完善和有效運轉,加強高校網絡通訊工作覆蓋面;逐步培養(yǎng)和鍛煉一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校園資訊真實準確客觀的校園通訊員隊伍;落實好校園網絡通訊社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注意用健康豐富準確的內容吸引高校大學生和相關受眾。
1、繼承和發(fā)揚哈工程與中大在線長期以來良好的合作基礎,積極相應中大在線的需求,加強加深合作,將網通站打造成哈工程與中大在線合作的良好平臺。進一步積極響應中大在線的各項指導要求,做好校內對接,積極參與中大在線發(fā)起的各項活動。
2、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內容,進一步推進精品工程建設,發(fā)揮哈工程特色辦學優(yōu)勢和校園文化優(yōu)勢,積極展示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
3、努力加強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指導教師自身素質,積極做好學生通訊員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高質量、高素質的網絡通訊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