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一直是首要且重要的研究范疇。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和實踐不斷取得進步,學者們對其思考也不斷深入,研究成果在爭鳴與共進中收獲頗豐?,F擬就以下幾方面視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研究現狀作簡要敘說。
一、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涵研究
對目標內涵的理解,以下列幾組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學者鄭永廷等人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就是其所要達到的教育活動的預期成效,其主張言簡意賅,但未明確目標的具體內容。[1]李忠軍等更側重于從宏觀角度去界定,指出社會寄予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與質量標準的期望與訴求就是其目標。[2]張艷君則兼顧社會發展與青年成才的需要,從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角度來界定目標。另外,還有其他學者同樣對目標內涵進行過解讀。[3]總結來看,不同學者表達出不同的見解,有的學者側重從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去界定,有的學者側重從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界定,即出現了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之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界定,更多學者則側重將社會要求與大學生成才規律相結合的視角去分析目標含義??偟恼f來,對于目標相關內涵的理解與爭辯,學者們的主張還是比較一致的。
二、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確立依據研究
主要確立依據如何,對抉擇與確立目標、行動與實現目標至關重要。早在?1992年陳堅、陳秉公等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概論》一書中,從社會、人的思想意識和身心發展、馬克思關于“完整人”的理論和中國歷代德育教育等四方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確立依據進行了簡要探究。鄧演平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一書也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即主要依據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大學生自身素質的需求以及思想實際、當時的情況影響。[4]黃蓉生、白顯良等著的《改革開放?30 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第三章第一節詳細論述了目標確立的主要依據,即“依據有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理論依據主要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事實依據主要是社會發展要求、大學生的主體特點和特殊需要”。[5]總結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確立起初就帶有明顯的政治訴求,強調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所能達到的實效。學界對目標確立依據的研究,形成兩方面共識,即理論根據,包括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歷史進程中黨的奮斗目標理論等;現實根據,包括社會進步的時代要求、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成長發展規律等。筆者認為,還可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身的發展規律中探尋目標確立的依據。
三、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層次研究
基于目標層次問題的研究,學界學者們對其進行了多思考角度的探析。有學者從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兩角度進行層次定位,主張總體目標應當是提升大學生個體的主體性,促使其全面發展,把具體目標詳細為三方面。有學者提出面向全體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進步青年大學生、以及全體學生黨員的三個層次的目標。還有學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層次性進行了系統分析,從價值層面,將其分為基本素質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理想目標;從時限層面,將其分為新生適應目標、穩定發展階段目標、職業選擇階段目標、終極目標等??傮w來看,學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層次性的探討十分活躍,因采取不同的劃分標準,而提出不同的目標層次。目標是一個集合概念,只有深入地從多角度對其去理解與把握,才能更為合理有效的劃分其層次。
四、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演進研究
目標的具體內涵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一些學者關涉過目標演進的理論研究。李忠軍指出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需要會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以具體內涵,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建立后、改革開放以后以及當代四個時期詳細闡述了目標的沿革發展,并進一步概況了新時期的“新四有”目標。[6]鄭永廷也主要闡發了改革開放初期到十八大之前的目標的變與不變。[7]還有研究者在論說目標定位的演進中主張:毛澤東立足于當時國內外形勢提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方針、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目標、江澤民作為黨和國家的第三代領導人提出“五點希望”的要求、進入新世紀胡錦濤提出“四個新一代”的目標。總結來看,學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演進的研究,多以改革開放前后為起始點,劃分階段進行研究,有學者多做領導人講話、會議等的思想梳理,以此表達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目標具體內涵;有學者在梳理不同階段政策、文件的精神指向下,精簡提煉出教育目標;還有學者在分析目標發展沿革基礎之上,進一步總結目標發展的特點、規律、原則和趨勢。把握歷史的脈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演進進行研究,其時間點和視域多集中于十八大之前,十八大之后的則少有系統的梳理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忠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新探[J].高校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
[3]張艷君.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3).
[4]鄧演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5]黃蓉生,白顯良,王華敏,等.改革開放 30 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2012.
[6]李忠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新探[J].高校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
[7]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紫如(1997-),女,漢,四川,在讀碩士,主要從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