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欣
摘要:我國經濟法作為規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部門法,地位越來越突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市場經濟既具有優勢,也存在著一些階段性問題,而經濟法正是治理其弊病的良藥。經濟法直接或間接地對市場經濟進行重塑。為更好地發揮該作用,應當從平衡市場和政府、明確責任主體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經濟法;現代市場經濟;重新塑造
一、經濟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一)經濟法因市場經濟產生與發展
法律發展與經濟發展呈現出大致的對應關系[1]。我國的經濟法于20世紀七十年代末才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應運而生。1993年的刑法修正案中明確提出了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而后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法也在市場經濟的演變中不斷發展。比如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7年通過了《反壟斷法》,以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使經濟法律體系更為完善。
(二)現代市場經濟難以離開經濟法
經濟法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經濟法的法律地位是由經濟法的性質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特性等方面決定的[2]。市場經濟中存在著二難問題,經濟法正是一種可以用來把握市場調節與政府管理之間和計劃與市場之間的尺度的工具。經濟法為法治經濟的建立提供支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其發展和運行離不開經濟法。
(三)經濟法使市場經濟關系明朗化
當事物缺少定義和標準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混沌的狀態。經濟法給市場經濟的各個要素賦予了意義,明確市場主體的權利義務。市場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統一和明了有利于保障市場經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規范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經濟法能夠模擬社會經濟市場中的各種社會關系,規范好各種社會經濟關系發展問題[3]。這樣有秩序的經濟活動也為營造和諧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提供了可能。同時,經濟法使市場明朗化也推動了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二、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的重塑
(一)直接作用
1.促進“有形”與“無形”之手相結合。經濟法作為調和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部門法,既不允許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有機可乘,也不允許政府無節制地干預市場。其重塑作用的最大表現就是衡量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度”。在經濟法的支持下,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得以建立。其中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夠蘊含科學民主,市場主體在交易時能夠感到安全,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也能得到保障。
2.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提供后盾。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既要依法而治,又要保持市場的競爭力。當競爭過剩時,經濟法可以矯治不良競爭和社會市場失衡;當競爭不足時,可以采取一系列經濟法政策,培育市場環境,鼓勵公平競爭。不僅如此,經濟法還能約束市場主體和國家機關在市場中的行為,使參與者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3.完善經濟法律體系并且發揮法律合力作用。在市場穩定的情況下,民商法是主要適用的法律;在市場經濟混亂失控的情況下,經濟法更能在其中發揮作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4]。經濟法的發展和完善不僅僅能夠使本部門法最終形成體系,也能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的健全。這些法律仿佛交織成一張法網,規范著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
(二)間接作用
1.明確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經濟法賦予政府調節經濟的權利,明確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從而指導這只“有形的手”發揮作用,規范市場秩序。另一方面,政府不僅僅是市場調控者,同時也會受到制約。經濟法有助于明確政府的角色,幫助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積極作用。
2.促進構建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以公平、民主為基本原則。經濟法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社會法,其立法基點是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并且在社會利益的基礎上注重協調個人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市場經濟得以快速有序發展。通過這種間接的作用方式,經濟法對市場經濟進行重新塑造。
3.側面影響法治觀念。經濟法不僅能夠規范市場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對法治觀念的形成也有影響。同時,法治觀念還會反作用于市場經濟,促進其發展。人們在社會各種經濟活動中懂得遵守經濟法律法規,有利于推動經濟法理論的完善,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5]。
三、充分發揮重塑作用的路徑
(一)重視二難問題的解決,平衡市場和政府
如前所述,二難問題是市場與政府以及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之間的“度”難以把握的問題。經濟法對解決這個問題確有幫助作用,因此需要嚴格、及時地運用它。國家的合理干預可以有效克服經濟失靈狀況;市場的自我調節也能彌補政府調控的不足之處。要從立法層面對如何適度發揮市場與政府的作用提供指南,同時也要為二者作用的發揮堅守底線。
(二)健全經濟法責任制度,明確責任主體
經濟法的責任制度,指的是當一部分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做出違背經濟法、損害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時,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6]。建立經濟法責任制度的意義不僅在于告訴相關主體權利和義務的邊界,同時也規定了有效懲戒的方式。這既有利于明確責任主體,又可以樹立法律的權威。此外,要全面發揮經濟法的作用,也離不開相關組織機構的配合。
(三)完善經濟法律體系,編織法律網絡
經濟法是我國一個比較新的部門法,還需要很長時間去構建和完善。在完善的過程中,可以在充分了解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國家較為成熟的法律,學習他們可汲取的法律精神。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社會現狀,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狀況來完善經濟法律體系。如此一來,經濟法同其他部門法一起編織的法律網絡就能對市場經濟發揮共同作用,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良好走向。
(四)注重民生改善,兼顧公平與效率
公平原則是經濟法的原則之一,而效率是市場經濟的主要追求之一。經濟法在發揮作用時應該注重改善民生,同時兼顧公平與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經濟法追求實質平等,但同時也允許合理差距的存在。這種被限定在合理范圍內的差距是為了給競爭留下必要的空間。當然,在追求效率時,也要盡量避免無序的發生,比如可以實施賠償性處罰政策等。
四、總結
經濟法依賴于市場經濟而產生發展,市場經濟的革新也離不開經濟法的作用。經濟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在經濟轉型中完成蛻變。同時,我們還應當剖析如何更好地發揮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的重塑作用,從而使我們在制定經濟策略、實施經濟行為時獲得有益指導和智慧來源。
參考文獻
[1]王先林,焦海濤,許多奇等.經濟法學專題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3:1-2
[2]陳曉峰.再論經濟法的本質[J].法制與社會,2015(24):17-18
[3]張云海.對當前我國經濟法價值目標實現的深入分析[J].社會經濟研究導刊,2012(08):11-15.
[4]左俊.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商法與經濟法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8 (5):19-20
[5]付曉霞.經濟法與經濟法治關系略論重點探尋[J].法律研究,2018(10):14
[6]羅錦發.淺談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法學研究,201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