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秀
摘? 要: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充分整合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教師優化教學的重要途徑。幼兒階段的語言學習,需要借助生動、趣味的直觀形象刺激,來達到吸引興趣,提升思維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幼兒語言素養提升提供了便利條件。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語言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網絡設備被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語言教學活動中,可以進行語言環境的積極創設,從情和景上激發幼兒的自主積極性,也為想象和創造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實現幼兒語言素養能力的全面提升。以下將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和優勢進行簡要分析論述。
一、進行情景環境創設,吸引幼兒參與興趣
幼兒的語言學習包括詞語學習和語句學習,詞語是具體物象的載體,而語句就是結構規范的符號系統。這個階段的幼兒直觀感性,活潑好動,缺乏對語言學習的重視,很難自覺投入到語言學習的氛圍當中。興趣是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內在驅動力,也是實現良好語言學習效果的前提條件。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必須引導幼兒積極發揮主體的作用,改變被動的接受狀態,展開有效的自主探索活動。多媒體聲色光影的綜合表達效果,符合這個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可以有效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激發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環境創設,利用輕松、自在的語言環境氛圍,吸引幼兒的參與興趣。
比如在《過年》的語言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過春節期間相關習俗的視頻畫面,掛燈籠、貼春聯、放鞭炮和吃團圓飯等等內容,這要比單純的語言解說更有吸引力和震撼力。幼兒的參與熱情被有效激發出來,為本堂課的主題學習奠定情感基礎,也很好地帶動了幼兒的相關生活經驗,為他們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表達能力提供了條件。又比如在進行《小金魚》的兒歌學習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畫面,各種各樣美麗的魚,在水中自由在在的游,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是環境創設的一種方式,其他的情景創設方式也各有優點,更加方便幼兒進行接觸或者實踐操作。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把在現實中不容易實踐操作的環境氛圍借助多媒體創設出來,減輕工作量,實現注意力向教學活動的科學轉移。
二、借助生動具體畫面,提升幼兒理解能力
由于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很多語言知識在理解上會遇到阻礙,更無法進行豐富的想象和創造,影響思維理解能力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或者用語言講解的形式啟迪幼兒,或者借助類似的圖畫引導聯想,或者直接暫時擱置不管的做法,都不夠科學有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立體的畫面展示,幫助幼兒獲得直觀、具體的認識,降低理解難度,促進思維的活躍程度和想象能力,進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比如在《花開歌》的學習活動中,幼兒對各種花的認識并不充足,很多可能都沒有接觸或者見識過,花的名字和花的樣子都是陌生的,這就會影響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把兒歌中對應的花的形象展現在幼兒面前,從而幫助幼兒意識到這就是某某花,它的顏色以及形狀和兒歌描述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為他們的思維活動奠定形象基礎,從而加深語言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實現深刻的記憶效果。除此之外,幼兒在視頻欣賞的過程中可以受到意境美和自然美的深刻熏陶,潛移默化中提升審美能力,有利于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和進步。
三、豐富語言教學資源,全面提升語言素養
多媒體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實時共享。幼兒的語言學習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包括語言禮儀、語言理解和溝通技巧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不能單純依靠教材內容安排學習活動。語言素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且和閱讀素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對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積極尋找幼兒生活中的語言元素,利用多媒體形成豐富的教學資源,全面提升幼兒的語言素養能力。
比如在《四個太陽》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四季的不同景色特點,豐富幼兒對四季的感受和認知,實現對自然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深化情感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播放一些優秀文化經典,《千字文》《百家姓》等內容,在耳濡目染的環境氛圍中提升幼兒的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也可以選取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引導幼兒聯系生活,聯系實際,豐富語言詞匯知識,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全面健康地成長。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語言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是全面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為幼兒的參與興趣和思維理解提供良好的外在條件,豐富幼兒的語言知識視野,全面提升幼兒的語言素養。
參考文獻
[1]?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宋芳.學周刊.2017(16)
[2]? 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李慧芳.學周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