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平
【摘要】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全面的普及,網絡信息量也變得愈發豐富,而網絡也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對互聯網具有高度的認同感與參與積極性,也成為網民中人數上升最快的群體。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而負面的影響,致使初中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均出現了失衡與沖突的情況,嚴重影響著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加強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在本文中,我們就針對網絡環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開相關的分析與研究,旨在為后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絡? ?初中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021-02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生活壓力等越來越大,使得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廣泛存在,成為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怎樣從根本上緩解與改變初中生的負面情緒,讓其變得樂觀而積極,成為我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初中生還處于青春期,其對事物缺乏一定的認知,特別是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其價值觀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且階段的學生是非分辨能力差,因此,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初中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確保初中生可以健康的成長。
一、網絡環境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1.積極影響
目前,網絡已經不斷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由于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因此,網絡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學習與接受新知識點的速度更快,獲取相關資料、信息的速度也更快,學生們能夠通過互聯網實現自由的溝通與交流,對于各類事物能夠表達出自身的看法與觀點,可見,互聯網對于初中生學習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促進性作用。由于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初中生學習知識點的形式呈現多元化的特點,能讓初中生不斷的接受新鮮事物,以便讓學生在后續遇到各類問題時,能夠敢于思考與創新。
2.消極影響
互聯網在給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還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初中生能夠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在線查找資料、學習、網購、交友、娛樂等。然而,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之缺乏足夠的自控力,當接觸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時,會產生學習、效仿的行為。還有部分學生對于網絡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認為網絡是萬能的,全部資料均可通過網絡來查找,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在網絡系統中查找教師布置作業的正確答案。基于此,初中生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網絡會越發的依賴,容易產生認知障礙。
為了正確的引導初中生,幫助初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網絡產生正確的認知,教師應充分挖掘網絡的優勢,以此為出發點,設置基于網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也能喚起初中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基于網絡環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點
網絡是心理教育的工具、資源、環境、內容與系統。網絡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表現,實現了計算機網絡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進步,也是網絡技術發展的重要表現。為了更好的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必須要了解基于網絡環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點。
(1)心理教育資源十分豐富,能夠實現信息共享,便于信息的快速收集、迅速傳播與及時的提取;(2)網絡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容量比較大,讓視野更加開闊,更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分析與研究工作;(3)可提高心理交流的實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夠及時與初中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且整個溝通過程是平等而自由的,能通過電子平臺即可實現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利于促進人的主體發展性。
三、網絡環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
對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課是十分關鍵的,該課程存在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教師可通過思想品德課程進行逐步的滲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師應與政治教師合作,科學整合教學資源,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思想品德課堂中,還要在網絡平臺上設置心理健康課程,把思想品德課程作為鞏固此部分內容的主要方式。通過設置網絡心理課程,可讓學生對互聯網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還能不斷增強初中生的文明行為與意識,可防止學生出現沉迷于網絡的情況,還能增強初中生的責任意識與道德意識。另外,學校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測試,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測試結果來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指導。若條件允許,學校最好設置心理咨詢室,主要為初中生的心理問題提供相應的輔導,加強對沉迷于網絡學生的關注,讓其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明顯的緩解。還可與網絡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創建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電子讀物,還能鼓勵學生積極的組織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以便學生在社團中展開溝通與交流,可大大降低學生對網絡依賴度,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2.創設心理健康教育論壇與網站
在網絡環境中,初中生是無法徹底脫離互聯網的,因此,我們應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合理化利用,例如,教育部可定期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活動,等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之后,創設相應的心理健康論壇與網站,主要是論壇與網站中發布一些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由專門人們去推送與維護。此外,還要注重對論壇與網站中相關內容的不斷更新,及時讓初中生了解沉迷于網絡所產生的后果。同時,在網站中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心理咨詢服務,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接受心理健康輔導,但是一定要確保私密,尊重每個學生的隱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咨詢之后可以做到無后顧之憂,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擺脫陰霾。不管是論壇還是網站,均需要專業性的心理健康輔導專家予以執行,以便為學生開展專業性的輔導,可讓學生從中收益,以樂觀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3.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機制
新時期,為了給學生營造樂觀而積極的文化氛圍,必須要構建更加完善的網絡安全制度,其具體從以下幾個層面出發:其一,構建網絡安全委員會,全面推進立法進程,借助網絡平臺來設置電子警察,打造網絡安全監管團隊,以求從根源上攔截不良網絡信息的傳播。其二,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懲力度,宣封那些存在不良信息的網站,還要對相關網站的負責人進行懲處。其三,實現社會、政府與學校的聯動,定期組織與網絡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對正確的思想與價值觀念進行宣傳,讓學生對網絡能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意識到網絡的利弊,從而發更好的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4.積極拓展網絡教育資源
在網絡環境中存在大量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教育資源,部分心理健康網站還會有教育個案、輔導案例以及活動方案等,其均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可以借鑒的元素與內容。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在網絡法治、網絡道德等方面下足功夫,如網絡行為、網絡交流,無法使用傳統的方式與觀念去評判,因此,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十分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網絡環境中的倫理規范來進行合理的引導,讓整個網絡環境始終處于健康而積極的狀態下運轉,強調網絡和現實的同一。同時,強調學生自身人格的不斷發展,要更具真實性與和諧性,從而滿足網絡倫理規范的基本要求?;诖?,可以讓學生在使用網絡時有據可循,也能讓學生在倫理規范的引導之下不斷的反省與優化自身,確保在使用網絡時可以嚴于律己,正確看待網絡環境,從而形成健康的網絡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境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處于這個復雜的網絡大環境中,難免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變得十分重要。新時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提升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也能引導著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了獲得理想的效果,教師應重視對網絡技術優勢的利用,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愿芳.網絡環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20(03):66-67.
[2]唐建生,李遠,高思剛.互聯網+初中生心理自我教育活動的實踐與探索——基于廈門市金尚中學的調查與實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7):138-141.
[3]邵曉潔.構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與實踐[J].名師在線,2019(09):26-27.
[4]張馨月.如何加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8):208.
[5]吳曉君.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1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