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在學前教育方面,人們更加注重科學啟蒙。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具有好動活潑、對周圍事物充滿新鮮感的特點,基于孩子的這些特點,應該摒棄一味地給孩子灌輸知識的錯誤做法。科學利用孩子對游戲的天生的喜愛,通過游戲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能力,促進其終身發展。本文就如何在學前教育中有效應用科學游戲展開討論,為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參考。
關鍵詞:科學游戲;幼兒園;學前教育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一種以分數為重點教育目標的教育,其只是注重對學生分數的提高,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培養出了很多的“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并不強。如果在學前教育中也應用這種教育方式,活潑好動的孩子不能理解過于復雜的文化知識,久而久之對知識產生畏懼,嚴重影響了孩子學習知識的興趣,阻礙了幼兒的未來發展。因此,要慎重研究幼兒學前教育的教育方法,大力推崇游戲式的教育方式,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提升幼兒學習的快樂感,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 科學游戲有效應用于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意義
科學游戲的含義是在開發游戲模式的過程中將幼兒所要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巧妙地融合進去,這種游戲具有趣味性、啟蒙性以及知識性等特點,開展這種智力游戲的最終目的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得幼兒主動思考生活中的現象,對事物本身有著自己的主觀印象。通常情況下,這種游戲教育的模式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征,幼兒能夠感受到身心方面的愉悅感,從而增強幼兒的探索意識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幼兒園學前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要做好科學游戲教育方法的引導工作,引導幼兒主動發現游戲的樂趣,保證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到游戲過程中。與此同時,教師要帶領幼兒感受與同伴合作獲得成功的樂趣,游戲過程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手腦協調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進一步提升科學游戲在學前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 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科學布置游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考慮的重點,在教學活動中貫穿游戲時,教師應考慮游戲的難易程度,并且游戲的設置應該滿足教學目的,游戲的設置如果不具有科學性對教學活動是不具意義的。再者設置游戲時不應該簡單的以說教形式呈現,比如可以假定一種動物作為游戲參照,老師盡可能描繪動物的特征,并讓學生猜是什么動物,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避免填鴨式教學。具體應用策略如下:
(一) 通過游戲提升幼兒對生活事物的認知水平
幼兒時期的孩子其身心與認知的水平還處于快速養成的階段,因此,基于幼兒的這一特點,教師在進行學前教育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發揮游戲的優勢,及時了解班級中幼兒的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所喜愛的事物,尊重幼兒個體的獨立人格,科學謹慎地設計游戲內容,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夠愉快地參與到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享受做游戲的過程,才能保證幼兒能夠對游戲中所出現的事物印象深刻,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舉個例子來講,老師可以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游戲目的,將若干個小正方體摞成兩到四層,讓學生分別圍繞著正方體組坐下,之后要求幼兒拿出鉛筆畫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內容。具體過程不要對幼兒要求太過苛刻,主要是讓幼兒體會這個游戲的過程。
(二) 充分利用游戲的游戲性與趣味性
含有教育性質的游戲與一般游戲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差別的,其中最大的差別在于前者具有教育性質。游戲題材的選擇應當是教師在經過科學的調查所得到的最終結果,游戲對幼兒來講有了足夠的吸引力,才有機會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幼兒主體地位的作用,促使游戲的優勢得到最大化。在每次游戲做完之后,可以簡單的讓幼兒說一下自己的感想,以便為以后完善游戲內容做鋪墊。
在游戲的設計方面,教師可以從鍛煉幼兒的認知性以及動手協調性兩個方面考慮。無論是以上哪一類的游戲,都離不開游戲矛盾來刺激幼兒的感官神經,促使幼兒對所做的游戲產生興趣,這樣的話游戲才能夠影響幼兒的認知與思想,從而促進幼兒的成長與進步。
(三) 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給予幼兒自主發揮的空間,讓幼兒自己去挖掘游戲的多種玩法,培養幼兒的自主創造能力。幼兒所要玩的游戲應當取材于生活,盡量與現實生活接軌,這樣幼兒才能對游戲不是太過陌生,同時游戲的過程中也可以參考一下生活的經驗,以便幼兒理解。游戲開始之前,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指導性作用,向幼兒傳遞做這個游戲的目的,必要時教師應對游戲的內容進行分解指導,確保每位幼兒都能了解游戲規則,能夠在之后的游戲中有著良好的表現。比如在做積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幼兒根據積木的形狀來堆積不同的建筑物,以此鍛煉幼兒的感性認知的能力。
(四) 開展的游戲要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游戲之所以能夠吸引幼兒的眼球,絕大部分原因是游戲具有其他事物無可比擬的趣味性,由于這些趣味性的存在,導致幼兒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會對其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游戲趣味性的存在要依托游戲矛盾,引發幼兒一些思考,進而體現開展游戲教育的真正價值。一般來講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因素來提高游戲的趣味性。第一個因素是猜測,它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第二個因素是動手,它的存在能夠讓幼兒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第三個是競爭因素,它能滿足人內心的表現與求勝的欲望,激發幼兒的競爭心理。
總而言之,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幼兒學前教育中應用游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其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幼兒創造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作為幼兒的人生啟蒙老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身心變化,及時收集幼兒對游戲的意見,以便教師不斷完善游戲體系,給幼兒帶來更好更科學的游戲體驗。
參考文獻
[1]冉桂飛.科學游戲應用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好家長,2018(84):95.
[2]吳菲.科學教育游戲化在幼兒園的實施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1):194.
[3]孫艷茹.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