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金
【摘要】教育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不斷改革和創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許多教育者實現了由重視知識教育到重視情感教育的轉變,但是在情感教育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情感不穩定時期,語文這門學科又是情感充沛的學科,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善用情感教育,解決其中的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本文就情感教育展開談論,探究出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的有效途徑,給教學者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09-01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性質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性質。要將培養學生健全的品格、良好的道德素養融合到知識傳授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為學生營造適合學生心理情感發展的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中用合理的方式處理好情感和認知的關系。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情感教育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發現并擁有豐富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
(一)忽視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學方式上也是采用“填鴨式”的手段。部分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模板”的掌握情況,忽視學生將內心的情感滲透到語文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對語文這門學科來講是沒有靈魂的。教學中的情感不能與語文知識相融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會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對情感教育的認知方面存在偏差
進行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有一些教師并沒有深入、透徹的了解情感教育,沒有掌握情感教育的本質含義。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情感教育就單獨指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課堂紀律進行約束、糾正學生思想品德上的問題,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這樣一來,教師教學的情感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對待語文學習的情感也不能有效迸發出來,從而制約了情感教育的價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發揮。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做好課前情感教育的準備,隨時引入情感教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需要掌握關鍵時機,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學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靈感,做好情感滲透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課文《沁園春·雪》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求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讓學生深刻感悟長征的艱難險阻和祖國的壯麗河山。教師可以搜集課文相關的電影,優秀的電影作品可以把學生帶入長征的氛圍中,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回到課文學習中,學生會用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學習《沁園春·雪》,更好地掌控文章的感情基調,從而使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二)用故事情節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
中學生正是青春期發育的階段,精力比較旺盛,對新鮮事和有趣的故事情節都充滿了好奇。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個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可以給學生講述與課程相關的奇聞異事,注意情感連接,引發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好奇心,讓初中語文課堂更具時效性。例如,在學習語文課文《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教師在課前就做好準備,為學生講述《紅樓夢》中其他經典、有趣的片段,引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情感的代入。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金陵十二衩的故事,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劉姥姥進大觀園》是一篇閱讀性質的課文,通過教師對課文的延伸,為學生創設課堂情景,學生和教師的情感互動也有所升華,學生的好奇心驅使著學生對《劉姥姥進大觀園》內容產生興趣,并詢問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距離。
(三)通過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要求相關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生活、貼近實際,更好的進行情感發散,用真實的情感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同時,在展開實踐活動的時候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相聯系,聯合實際情況,不能讓實踐活動與教學脫節。例如,學習初中語文課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過程中,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的一篇雜文,文章主要的思想就是反駁悲觀論調,鼓舞民族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積極投入到實踐活動中,例如參觀博物館、參加九一八事變相關的演講活動等,讓學生在這些能夠體現“歷史痕跡”的活動中思考現在的生活,激發學生民族自信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愛國、自信的情懷,增強信念感。回到課文學習中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有效帶入,深刻體會文章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信念,在學習過程中不忘歷史,為祖國更好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是語文教學中應該肩負起來的光榮使命。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中體味生活、感悟哲理。初中語文教師要擔起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的重擔,在教學過程中,做好課前情感教育準備、用故事情節創設課堂情景,并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世發. 論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 讀與寫(上,下旬),2019,16(1):47-48.
[2] 胡小燕.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J]. 新作文:教研, 2018,(11):P.177-178.
[3] 陳小真. 分析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1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