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斌
摘? 要: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開展一場歷時近七年的大學習運動,統一了全黨思想,提高了干部隊伍素質,建設了人心向往的紅色政權,為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做法和經驗對我們當今建設學習型政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示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延安大學習運動;建設學習型政黨
1938年9月至1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同時,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號召全黨開展大學習。于是從1939年春開始,全黨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歷時近七年的、與大生產運動相提并論的大學習運動。這場深入持久的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集中學習,全面推進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打造了一支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過硬的作風本領的黨員干部隊伍。其做法和經驗對我們當今建設學習型政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示意義。
一、延安大學習運動的做法
為了搞好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黨中央和毛澤東對大學習運動高度重視,慎重醞釀,探索出了一些寶貴的做法。
1、提高全黨對開展大學習運動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從1938年9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到1945年4月召開的黨的七大,黨中央和毛澤東在多次會議上都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全黨的思想認識。六中全會號召全黨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和國際經驗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反對教條主義,廢止洋八股,提倡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發起的生產運動和學習運動都是永久性的。”“我們的黨要由小到大,才能領導這樣大的中國革命,要有大批有學問的干部”。1939年6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明確指出:今后一定時期的中心任務是鞏固黨的組織,而鞏固黨的中心一環,是加強黨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階級教育和黨的教育,加強新老干部之間的相互學習。他說“中央發起的全黨干部學習運動,對提高全黨干部的理論文化水平,有頭等重要意義”;“黨政軍民學各機關在職干部,均應一面工作,一面學習”。隨著全黨對學習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和學習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七大新黨章明確規定:努力地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
2、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學習制度。自1939年10月中組部發出《關于鞏固黨的決定的指示》以后,各地黨組織紛紛成立了領導學習的組織機構,制定了定期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方針政策的學習制度。規定在職干部教育,每人每天必須學習兩個小時。后來,由于楊成武、李先念、許世友等“放牛娃”、“長工”出身的中、高級干部的學習出現“短路”。毛澤東提出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于是各系統、各單位都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制定了靈活有效的學習制度。1941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學習研究組,毛澤東任組長,王稼祥任副組長,組織在延安的高級干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時決定成立各地高級學習組,頒發高級學習組的組織條例。1942年5月,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央總學習委員會??倢W委由毛澤東、凱豐、康生、李富春、陳云組成,毛澤東任主任,康生任副主任。在總學委領導下,延安的各單位、各系統包括中央機關和陜甘寧邊區等都成立了學習分委員會,具體指導開展學習運動。
3、領導以身作則,做學習研究的模范。
延安時期,毛澤東始終是學習研究的表率。在一年的時間里,他閱讀的哲學書籍有據可考的就達24種。在學習研究的基礎上,毛澤東親手撰寫了《辯證法唯物論》,共六萬一千字,內容包括后來被收入到毛澤東選集的《實踐論》和《矛盾論》。這部著作以后逐步演變為當代大學一年級教材《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毛澤東還同李維漢等人共同撰寫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教材,發表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紀念白求恩》、《論政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許多光輝文獻。在毛澤東的帶動下,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和軍隊將軍們紛紛投入到對現狀、歷史和馬列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中。張聞天和劉亞樓等人編寫了《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陳昌浩撰寫了《世界近代革命運動史》。劉少奇著文《論共產黨員修養》、《抗日游擊戰爭中各種若干政策問題》;朱德發表《論抗日游擊戰爭》,彭德懷撰文《爭取持久抗戰勝利的幾個先決問題》,陳云發表《黨的支部》和《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周恩來撰寫了《關于黨的“六大”的研究》的報告。毛澤東等許多中央領導人還擔任了中央黨校、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馬列學院等院校的領導和兼職教授并多次登臺授課。1941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并設立中央調查研究局,以毛澤東為主任,任弼時為副主任。林伯渠、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紛紛組團,開展調查研究。一時間,延安學習研究氛圍異常濃厚。
4、創辦大批學校,積極開展干部教育。
為了提高黨員干部的文化政治素質,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陸續創辦了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馬列學院等許多學校,訓練出了一大批派往各地的軍政干部。特別是抗大,在1940年后陸續辦起14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1所附設中學,在抗日戰爭期間共培養了10余萬軍政干部。在陜北和各敵后抗日根據地還開辦了其它干部學校20多所。這些學校的領導人大多是久經鍛煉的老干部,許多教師是來自全國的名流學者。1942年2月,中共中央下發文件規定:“在目前條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應該是第一位的。對一切在職干部都必須給以政治教育”。陜甘寧邊區還有計劃地選調干部到馬列學院和中央黨校學習。
二、延安大學習運動的經驗啟示
延安時期歷時近七年的大學習運動,作為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集中學習,不僅在當時取得了顯著成效,而且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型政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深刻的指導和啟示意義。
1、全黨要把加強學習擺在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
延安時期,上自黨中央高級領導干部、下至基層普通黨員干部,都把學習看作是取得戰爭和革命勝利、治國安邦的必要條件,有一種“本領恐慌”意識,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高度一致,這樣才自覺而學,主動而學,學習才有效果。建設學習型政黨,必須把加強學習擺在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按照以學習為組織建設的重要特征,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濃厚的學習風氣,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學習型領導班子。
2、領導干部要做學習的表率,打造學習型領導。
延安時期,黨中央高級領導干部們不但要求下級、基層學,他們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勤學不輟。而且,在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的時候,他們甘當學生。毛澤東說:“要有一種眼睛向下,甘當小學生的精神”。在黨校、在抗大、他們親自登壇授課的時候,他們是先生,具有大家的學識風范。今天的許多領導干部樂于交際應酬,在學習上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領導干部的愛好言行具有社會導向的作用,是社會風向標,所以領導干部一定要德才兼備,具有良好的學風。學風雖然很軟,卻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學風不好,就不可能有好的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況且學習的進步是一切進步的先導,學習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對新時代領導干部來說,不僅要成為政治工作、經濟工作、思想工作、群眾工作的“專家”,還要成為理論、科技、文化等“雜家”。必須以學習的主動贏得工作的主動,搶先掌握新知識新本領、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科學運用新方法新措施,更好更科學地駕馭全局,履行職責。領導干部如果不加強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就無法要求他人學,就無法在創建學習型社會中起到領導表率作用。
3、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學習的保障機制。
延安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單位都制定了一套完整實用的學習制度,確保大家學得了和學得好。當今新時代,中央有關部門要制定一定時期的學習規劃綱要,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有目標地推進全黨的學習活動。各級黨委要加強組織領導,把建設學習型單位和組織作為重要任務很抓落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院校的經費投入,確保其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正常有序開展,充分發揮其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二是黨費等黨的經費要更多地用于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培訓等項目上,適當推薦發放學習書目,努力把黨的各級組織建成學習型組織,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奠定基礎。三是高效運用網絡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開展和推動全體黨員的學習。要加強管理,規范建立高質量的學習數據庫和網絡平臺,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及時便捷地提供電子書籍和信息,促進廣大黨員干部閱讀方式的革命,使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方式相補并進,相得益彰。四是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激勵機制。要把學習成效與評先進掛鉤、與年度考核掛鉤,與干部的選拔使用掛鉤,真正把學習情況作為評價干部思想政治狀況、工作狀況和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依據,形成激勵學習,鼓勵先進的正確導向。
4、拓展學習內容,改進學習培訓方法。
延安時期大學習的內容,就宏觀來說主要是學習理論、學習歷史、研究現狀,但微觀分析起來,單研究現狀一項的內容就無所不包了。在學習培訓方法上也創新了許多做法。有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有組織學習與個體學習,有長計劃有短安排,有向群眾學,有在實踐中學,有官教兵、有兵教兵。倡導快樂學習法。當今時代的學習更是既要抓住學習重點又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要著眼提高理論素養,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著力解決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空心化”問題,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著眼于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發展和實踐,圍繞時代中心任務,切實解決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實際問題。要著眼于做好本職工作,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學習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各方面知識,不斷擴大知識面,使自己成為本領域本行業的行家里手。既要向書本學習,又要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不僅要在總結成功經驗中獲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敗的教訓中獲得進步。在學習培訓的方法上,要結合時代特征,利用當今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學習培訓方法,增強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的針對性。要把“拼盤式”內容轉變為“菜單式”內容,利用互動式、研討式、案例式、訪談式等學習培訓方法,切實增強學習培訓效果,并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成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干好工作的本領。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1、2、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 劉少奇選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5
[3]?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3卷)[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4]? 王憲明,等 毛澤東在延安[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5]?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