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冬
摘? 要:航天科普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航天科技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和推動航天科技進步的基礎環節。從未來航天技術發展將更面向民眾開放的趨勢而言,航天科普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本文以航天科普內容的體系構建為切入點,著重研究在當前互聯網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現狀下,從理論知識、創意產品、新媒體運營三個層面出發,如何構建更有傳播力和專業性的航天科普內容。
關鍵詞:航天;科普;內容體系;商業航天
引言
航天科普,是把專業的航天科學技術知識用社會公眾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形式與內容,向社會普及,提高社會公眾和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認知程度,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祖國的航天事業建設隊伍當中。隨著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大眾習慣獲取信息的平臺在不斷變化,形式也不斷創新。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對新鮮事物理解能力強,成為最主要的新媒體客戶群。近年來,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手機應用異軍突起,無論從接受程度還是影響范圍上,都已經成為科普平臺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在移動互聯網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現狀下,航天科普內容應兼具專業性、體系性和趣味性,同時要與豐富的宣傳手段、線上線下的科普平臺做融合。不僅要普及航天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還應和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緊密結合。完善的科普體系應分為三個層次的科普內容,分別是理論知識層、文創產品層、新媒體運營層。
一、理論知識層
該部分是航天科普的核心知識匯總,專業性最強,覆蓋面最廣。主要包括航天三大精神、航天歷史脈絡、空間探索行動、科學技術知識、創新人才培養五部分內容。
1.航天三大精神:即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該部分內容具體包括老一輩航天人拼搏奮斗的經歷,載人航天工程前后經歷的波折,航天人艱苦奮斗的歲月等,突出航天科普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2.航天歷史脈絡:以中國和世界航天的理念、技術和成果等方面的發展進步為線索,講述航天發展的歷史脈絡。具體包括古代先賢的飛天夢,近代先驅的太空行動以及火箭技術的發展和空間探索的發展等。
3.空間探索行動:以中國和世界航天的重大工程為主題,從規劃到實施的工程步驟為主線,介紹人類重大空間探索行動始末。具體包括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國探月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國際空間站的建立、中國天問計劃等。
4.科學技術知識:以航天發燒友級別的“硬核”知識內容為主。按照運載系統、地面保障系統、衛星通訊系統、航天的彈箭星船器、宇宙理論和天體科學等為主線展開。具體包括各型號火箭、衛星、空間站、月球車,還包括銀河系、八大行星等方面的航天科學技術知識。
5.創新人才培養:這一部分的科普內容以錢學森大成教育思想內容為主,旨在讓大眾了解青少年科普的重要意義,培養青少年成為具有動手能力的愛迪生式的人,具有創新思想光芒的愛因斯坦式的思想活躍的人,具有馮·卡門式的將治學與企業界、軍事界、藝術界等充分交融、充滿社會活動熱情的人,具有錢學森式的敢于擔當,對國家、民族和社會具有深厚感情并能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二、文創產品層
該部分是線下航天科普的知識內容層,這一層面知識內容是以理論知識層為基礎向應用延伸,同時注重專業受眾的針對性和內容與策劃產品的緊密結合,突出科普內容的體系性,兼顧知識的專業性與趣味性。航天文創運用的科普手段主要有科技體驗實體店、主題展覽、課外輔導活動等。文創內容具有強烈的主題性和商業特點,為大眾提供提升創造力的平臺,同時衍生出很多輔助科普的周邊內容。
文創產品層按照主要產品形態不同,在科普內容上分為航天體驗店、航天博覽基地、航天課外輔導三部分內容。
1.航天體驗店:航天科普體驗借助VR、3D仿真等先進技術,融合航天概念素材,真實還原航天特色,將科普教育與休閑娛樂有機結合,把我國航天領域的科研成果及未來航天發展設想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傳播,將航天知識與國防教育的普及過程以全新形式進行展現,讓大眾在真實的體驗中學習航天知識、傳播航天文化、提升愛國情懷。具體內容包括登陸月球(VR模擬月球車),天神之吻(VR空間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交會對接等活動),行星賽道(VR空間內銀河系八大行星賽道的飛車PK)等。
2.航天博覽基地:以圍繞展覽主線鋪開的圖文、視頻、沙盤等形式的故事展示為主。適合打造成為面向廣大市民、學生的航天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體內容例如“航天之父錢學森”(以錢老傳奇一生為主線),“兩彈一星”工程系列展(以兩彈一星工程的啟動、實施和成就為主線),載人航天系列展(以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為主線介紹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里程碑成就)等。
3.航天課外輔導:運用錢學森大成教育思想,結合航天科普特點,針對不同時期青少年設計一些培養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愛國主義相結合的航天夏令營、航天研學等課外活動。同時,將航天科普內容與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相結合,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趣味課堂教育,也可以以科普期刊形式體系化策劃航天科普內容。具體內容如,航天員養成計劃,火箭夏令營,中國航天機構研學,航天科普期刊等。
三、新媒體運營層
隨著通信技術的提升,科普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平臺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航天科普必須適應這一時代特點,在新媒體層面上不但要承襲前兩層的科普內容,更要大膽突出知識的趣味性,為航天科普更新快速的信息平臺上博得一席之地。
新媒體運營層按照新媒體特點分為及時熱點追蹤、網絡話題文章、線上活動策劃三個部分。
1.即時熱點追蹤:即時熱點呈現出消息話題性高、瞬時流量大,消息生命周期短的特點。科普賬號經營階段應側重聯系網絡熱點,同時堅持航天科普的專業性。如中國航天歷次火箭發射活動,美國SpaceX公司的航天新創意等,以點帶面,逐步擴大賬號粉絲數量,提升網絡信息影響力,以更好的開展航天科普。宣傳手段上以趣味性強的動畫短視頻、趣味圖文為主。
2.網絡話題文章:圍繞熱點話題策劃精品科普文章,以熱血、新科技、奇幻等青年關注話題為主,開展系列科普文章的編撰。主要內容如火星探險系列,國際空間站系列等。
3.線上活動策劃:針對科普有特定群體性特點,應更加注重與粉絲的豐富互動。例如圍繞主題開展的征圖征文活動、火箭發射直播、文章及帖子評論粉絲的互動答疑。
綜上所述,航天科普內容應在以上三個層面展開,從基礎到衍生,從專業到趣味,從廣泛到具體,更加注重載體形式的影響力和科普內容的易接受度。
結語:
航天科普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航天科技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和推動航天科技進步的基礎環節。從未來航天技術發展將更面向民眾開放的趨勢而言,航天科普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