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怡 李世琳 關靖睿 呂艷艷 張艷新
摘? 要:“安全第一”是每個工作車間必貼的標語,也是每個生產者所關注的最重要的問題。安全,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危險或者危險程度在人們可以認可地范圍之內。還有一種說法是指身體沒有受到傷害,財產沒有損失,設備沒有損害,環境沒有危害。安全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是一切的前提,沒有安全就沒有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安全關系到國家經濟,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理論知識,從傳統安全管理與現代安全管理的對比,對安全管理進行探究,以幫助生產者及管理者更好地安全生產。
關鍵詞:安全;安全管理;傳統安全管理;現代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的概論
安全管理涉及安全生產系統中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在防止事故發生,避免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方面存在的聯系。管理者在安全生產中進行計劃,組織,監督,協調和控制一系列活動,保證職工人員在生產過程中安全與健康,使國家和集體的財產不受損失,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企業的順利發展。完善安全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管理的組織保證。這四個方面按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構成安全生產管理的宏觀體制,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這一安全生產基本方針。我國現行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為“企業負責,行業負責,國家監察,群眾監督,勞動者遵章守紀”。把企業負責放在第一條,表明企業在安全生產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企業對安全生產負責的關鍵是做到“三個到位”,即責任到位,投入到位和措施到位;行業管理就是由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在實施本行業宏觀管理中幫助指導和監督本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國家監察機國家勞動安全監察,它是有國家或政府部門依據法律對各類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執行安全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用法律的強制力量推動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正確實施。國家監察具有法律的權威性和特殊的行政法律地位;群眾監督就是廣大職工群眾通過工會或職工代表大會等自己的組織監督和協助各企業各級領導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規,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和環境,切實保障職工享有生命與健康的合法權益;勞動者遵章守紀指根據事故模式理論,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人的因素引發的,除了不斷地改善生產條件,消除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物的不安全因素外,預防事故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勞動組織自覺地遵章守紀,所以說,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教育和約束勞動者的遵章守紀。
二、現代安全管理與傳統安全管理的對比
(一)從理念上來看
傳統安全管理輕視事前管理,重視事后處理,大有“亡羊補牢”的感覺,看重生產者的責任,認為生產者有了合格證,企業有了條例規章就萬事大吉了。生產者憑感覺和經驗處理安全問題,職工們不把規章制度放在心上,只注重生產效益,但是安全管理標準太低,導致事故發生之后,職工們只是在短暫期間有警惕心,但時間一長仍然對規章制度視若無睹,為下一次事故埋下了禍根。
現代安全管理以事前管理及預防為主,強調“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把著眼點放在鼓舞職工們的士氣和發揮其能動作用方面,在保障職工們人身健康條件下,充分調動每個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職工人人參與安全管理,運用現代新科技和系統工程原理方法對系統風險進行分析,預測,評價。在事故發生之前,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并控制危險因素,使系統達到安全狀態,從而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的危險。
(二)從特點上來看
傳統安全管理的特點:1.事后管理,指基于事故發生后,被動地進行補救,管理方式松散,不及時,延后。2.受重視程度不夠,因為傳統企業的基礎缺乏設施大都比較落后,對于安全防護設施的投入占比極低,安全硬件的不能夠及時彌補;除此之外,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往往抽調一些老人,憑借經驗來管理。3.行政干預較重,我國早期企業大都是國有企業或集體性質企業,行政管理色彩較重,特別是傳統安全管理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門牽頭,開展集中安全檢查和安全活動,這種管理方式讓安全生產管理幾乎流于形式。4。缺乏相關法規和標準,國內關于安全生產管理的規章制度非常缺乏、標準非常低,企業對安全設施和管理的投入無法可依,也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因此,傳統安全管理根據各個行業,企業領導不同而差異很大,所以,管理方面往往決定于企業自覺行為。
現代安全管理的特點:1. 綜合性,現代安全管理有傳統的只顧生產效益的安全輔助管理轉變為效益,環境,安全與衛生并重的綜合效果管理。2. 超前性,現代安全管理是對系統整個壽命周期進行全過程的事故預防,控制變傳統被動滯后的安全管理為主動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3. 動態性,現代安全管理是一個動態系統,隨著企業任務的變化,不斷修正安全目標,安全任務,安全計劃,不斷采取新的控制措施,保證系統全過程的安全,改變了傳統的靜態安全管理模式。
(四)從安全屬性上來看
傳統安全管理認為“安全附屬于生產”,這就導致無安全保障下進行生產的狀況時有發生,事故也就時有發生。效益為主,安全為輔的思想到處可見。
現代安全管理則特別強調“安全指導生產,安全第一”,要求一切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把“安全第一”作為指導思想和每個人的行為準則,貫穿整個生產活動中,減少事故的發生。
(五)從管理類型上來看
傳統安全管理屬于事后追查型——事故分析型。等到事故發生之后,才加以分析總結,屬于被動管理型?,F代安全管理屬于事先預測型———安全評價型。在事故發生之前,進行風險評估,分析,預測,制定措施消除或控制風險。
(六)從管理實質上來看
傳統安全管理的實質是“強制安全——被動的事故管理——治標之策”,治標不治本,從根本上并沒有遏制,只會導致下一次事故的發生。而現代安全管理崇尚“本質安全化——主動的條件管理——治本之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效地控制事故的發生。
(七)從工作重點來看
傳統安全管理的重點是對已發生事故的統計分析,現代安全管理側重事故風險因素的分析,評價,預測,并采取措施防治,盡可能把事故發生降到最低。
結語
本文以淺析傳統安全管理與現代安全管理的對比為主題,從理念,特點,安全屬性,管理類型,管理實質,工作重點四方面對兩者對比進行分析闡述,表明為使企業順利發展,企業應從傳統安全管理轉變為現代安全管理,以人為本,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作為生產方針,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實行全過程,全方面,全員的安全管理;事前預防,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等,采取相關措施,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度,從而謀取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寶智.從傳統走向現代——論現代安全管理[J].現代職業安全,2001(09):20-21.
[2]? 陳紅衛.淺談科學的安全管理方式[J].社科縱橫,2005(05):96.
[3]? 楊海軍. 從傳統安全管理向現代安全管理轉型[N]. 中國安全生產報,2016-06-01(006).
[4]? 周麗.系統安全理論在現代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安全.健康和環境,2007(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