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鵬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生成性教育,是為了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與創業綜合素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實施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的文件,在這一背景下,各個高校紛紛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做了有益探索與創新。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就業能力;培育
引言
當前,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存在實踐機會少、理論內容不深入、與專業脫節的問題,尚未構建出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育中的作用做具體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1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機理
關于創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中期,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創立;2003年,歐盟頒布了《歐洲創業綠皮書》;2015年,美國出臺《國家創新戰略》,創新創業教育在各個國家的地位都得到顯著提升。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后,我國開始將創新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各個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視,在具體教育上,主要包括四個維度:首先,在創業意識上,要求學生意識到創業行為與社會、經濟、法律之間的關系;其次,在創業知識上,讓學生掌握與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體系;再次,在創業技能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最后,在創業素質上,提升學生的資源整合能力。就目前來看,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固定標準,不同類型、層次的學校已經結合自身基礎來構建出形式各異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專業教育則是學校為了適應社會職業分類、社會分工設置,目前的專業教育與企業、產業、崗位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基于專業教育設置,從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年齡愛好來切入,解決創新創業教育華而不實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基于專業知識和技能作為依托,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能夠改變專業教育的單一育人模式,完善專業教育內容,使之符合教育改革趨勢,也為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新的生機,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2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路徑研究
2.1應用在“BMAA”模式
校外導師制是企業指派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或者在行業領域內的優秀精英作為校外導師參與教學培養,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接觸行業的機會,鍛煉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企業職工減少工作量。與其他現有的大學教育模式相比,“BMAA(大學本科四年制的教學過程中分成兩個階段,包括基礎階段和分方向階段)”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充分考慮到了目前就業形勢的嚴峻和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解決了大學生普遍反映的專業能力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就業指導不充分、企業對學校的歧視等影響就業的問題。第二,有助于學生根據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保證人才培養能夠因材施教,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第三,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大學畢業后能夠對事情進行獨立判斷,不隨波逐流,盲目從眾,追求更高的目標,實現人生抱負,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第四,提高學校知名度,提高在校生的榮譽感,同時有利于學校的招生。
2.2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的完善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得到有效的實施,首先指導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和不同專業的就業前景。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指導以外,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對學生專業成績、心理素質、性格特點、基本能力有著基本的了解。為學生創造更多可以參與實踐的機會,在校期間參與用人單位的活動,從中吸取積累更多經驗。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的完善,提高學生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縮減學生就業的適應期,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2.3與就業接軌,調整專業培養方案,完善彈性學制
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依然是各大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國家就業工作中的重點。大學畢業生能否就業、能否找到合適的崗位成為各高校與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高校必須以實際行動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落到實處,以大學生的就業作為核心,完善和優化培養方案,合理調整相應的專業課程設置。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一般始于大四的第一個學期。一些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在第七個學期就到單位實習,5個月甚至6個月之后再簽訂招聘合同。學生在現實的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面前,在課程學習與畢業就職發生沖突的情況下,要么“忍痛棄業”,要么置專業課程于不顧。此外,許多臨近畢業但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紛紛在第八學期四處奔波求職應聘。這樣一來,大學生第四學年的學習就形同虛設,專業課程的學習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嚴重影響學業。很多學生不惜犧牲專業課學習,以各種理由請假參加各地招聘會或單位實習。據了解,某高校某專業,第8學期因就業為理由請假、逃課的學生約占畢業生總數的40%以上。全國高校大部分實行績點學分制學籍管理。各高校所規定的彈性學制,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大學生學業和就業都有很大的好處。但目前許多地方高校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期學期,1-2個月的畢業實習結束后,繼而安排專業選修課。因此,學生的就業活動和授課經常發生沖突。如果能夠徹底落實彈性學制,提供學生在前六學期以充分的選課空間,使之能在前六個學期努力完成所需的學分,就能有效地緩解這種矛盾。這不僅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和維護正常教學秩序,而且實現畢業實習與就業的兼顧,從而提升就業率。
結語
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強化學生專業認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顯示,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之間的深度結合,無論對于提高專業教學水平,還是學生個性化發展,都有積極作用。針對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需要基于學生作為主體,將其職業發展方向、課程學習結合,完善理論教學與實訓體系,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實現“邊做邊學”,實現各項教學體系的深度結合,增加學生就業籌碼,從而為社會培育復合型人才。實踐顯示,這種教學體系深受學生認可,值得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雅君.淺析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重要性和對策[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32-34.
[2]淮旭國,劉健,賈文軍,史風棟,徐國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機械創新設計與實踐課程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6):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