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琦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由于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導致農業經營規模效率始終不高,無法實現產業化經營,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災變,很容易給農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現在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多種手段能夠對農作物進行合理保護,還能夠確保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業的經濟效益。許多農民忽視了農業科技的重要作用,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依然靠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造成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國家的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確保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科技;科技發展路徑;重點方向;科技創新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一直以來,農業科技都是引領農業農村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農業農村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和要求、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對農業科技的發展趨勢、布局重點和作用功能進行再認識、再梳理和再謀劃,使其引領支撐作用更貼近農業農村發展實際、更滿足鄉村振興難題破解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
1.1接受能力較差,需求導向偏移
由于廣大農戶的文化修養參差不齊,考慮問題往往著眼于當下,而忽略了長遠利益,導致部分農戶對農業科技的認知度不高,認為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完全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進而在傳統觀念的禁錮下,不愿向前邁出一步。此外,雖然農業科技的科學技術含量較高,能夠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但是,一些新型的農業科技與當地的實際情況不相匹配,甚至不會給當地農戶帶來真正實惠,使得部分農戶不愿接受新思想與新模式。
1.2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薄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西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我國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建立并完善西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可以滿足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利。同時通過這一體系的建設,優化基礎服務設施和服務條件,增加文化產品的供給,讓農民享受現代文化成果,改善城鄉、地區之間文化資源不平衡的現象,推動城鄉、地區之間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地區間差距。另外,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有利于向農村群眾普及科學知識,傳播先進文化,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
1.3落后的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首先,由于我國落后的農村基礎設施,使的農業生產活動太過于依賴自然天氣,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的規模擴大,降低了農民的收益,從而阻礙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另外,農村還有很多可以迅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的基礎設施項目至今未能做到實處,如修建農村公路,架設農村互聯網和改善水利系統等。
2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快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策略
2.1多元化農村基礎設施籌資法律制度
在過去的理論實踐中,大多數都認為因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必然存在的外部性和一些乘機謀求私人利益的行為,個人投資基礎設施一般都是效率很低的,因為在一般人的心中國家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主要代表,自然就成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投資者。但是,現實世界往往是殘酷的,由于當地農村政府的有限財政能力和國家政府供給的效率限制,而在稅費改革后,農村基層政府和一些農村組織的財政負擔大大增加,進一步加大了他們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使得單一的政府供給政策變的效率十分低下,所以,我們應當建立一個多元化籌資法律制政策。
2.2增加農業科研創新的投入
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科研創新領域的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越來越向智能化靠近,相關部門要重視基層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加強培養力度。同時,也可以從市區農業院校中選拔農業生產經營技術人員,對其進行農業科研創新技術的培訓和培養,在直接接觸農民或者通過指導基層技術人員的方式下,可有效提升科研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范圍。
2.3創新規劃理念
從長遠的角度基于農村發展實際來制定項目方案。在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遵循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達到推動農村發展的目標,不可盲目追求速度,應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要科學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資源,基礎設施要符合當地生產力發展水平,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方便他們的生產實踐。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因為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有較大差異,農民的需求不同,能夠用于基礎設施運行管理的資金也不同,所以不可完全照搬其他地區的建設方案,要制定合理的建設目標。同時,要確定不同時期的建設目標,按照設施的重要程度分階段建設,如水利項目等農業發展必要的設施可以在前期開展,公共服務類可以在中期開展,提高農民收入與幸福感則是最終要達到的目標。
2.4提升農業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基層農業科技推廣宣傳過程中指導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推廣工作開展的效果,要積極加大對基層指導人員的素質培訓,讓他們能夠準確的了解國家政策,增強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要打造一支高水準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讓他們能夠運用網絡技術獲取相關的知識,還應該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通過舉辦專業的知識講座,讓他們能夠真正的掌握科學技術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熟練運用農業科技,才能夠確保農業科技推廣的水平全面增強。
2.5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農業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是主要的創造性力量。由于我國農業方面專業性人才的稀缺,就導致農業發展緩慢。這就要求我國要加速培養農業綜合型人才的腳步。在國內各大高校設置農業方面的專業供學生選擇,也可設置農業方面的專業性比賽以供學生以及專業人士以競賽的方式交流,促進專業知識的提高。由于我國農機工程方面比較落后,我國高校可以與擁有先進農機技術國家的高校進行合作辦學,也可以鼓勵專業人士,到農機工程發展先進的國家進行學習研發,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通過與先進國家的農機技術相結合,研發出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農機工程。
結束語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同時也是支撐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基礎產業,杭州市作為浙江省的省會城市和國家重點發展地區,在現在農業的背景下,只有認清當前地區農業科研創新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解決辦法,并落實地區中農業生產的需求,將農業科研創新與現在農業需求相結合,以農業科技創新促進新技術推廣,才能為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魯博,武星彤,李梅玲,談平.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科技期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J].編輯學報,2019,31(S2):108-109.
[2]? 王沛,鐘智利,王志丹,賈可.鄉村振興戰略對遼寧農業科技人才的創新要求與挑戰[J].遼寧農業科學,2019(06):64-66.
[3]? 常瑞.以科技創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N].太原日報,2019-12-24(006).
[4]? 梁紅軍.加快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著力點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9(12):22-23.
[5]? 隋斌,張慶東,張正堯.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工程科技創新[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9,31(04):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