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要:隨著國內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包括西江千戶苗寨在內的旅游景區的利益糾紛和民俗文化濫用、破壞事件被不斷曝光,景區資源開發過程中涉及到的原住民群體權益問題日益凸顯。當下國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國內外的旅游熱興起,如何提升少數民族旅游區競爭力,和如何保證在旅游景區資源開發過程中有效地保護原住民群體的民俗和經濟權益,這將成為許多景區當下面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西江千戶苗寨原住民群體文化和經濟權益保護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當地原住民群體權益保護的現狀,并嘗試找出主要原因,研究提出解決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民族村寨;文化保護;經濟權益
隨著古村鎮旅游規劃開發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原住居民被外遷,古村鎮以往的生活氣息越來越淡化,空心化、商業化和復制化的現象挑戰著古鎮和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隨著古鎮旅游的發展和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面對商業化、復制化嚴重的古鎮,游客門也開始懷念起那些沒有經過深度開發的古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甚至更多的人選擇出國去經濟實惠又有獨特文化的東南亞國家旅游。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意識到對古鎮文化以及文化載體的保護責任,并開始反思歷史文化古鎮的開發模式。
一、西江千戶苗寨的發展現狀
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千米,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千米,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00千米。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有原住民1380戶6000多人其中99.6%是苗族,西江千戶苗寨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源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受雷公山區域文化的影響,西江苗族的農耕、建筑、服飾、歌舞、工藝、習俗等傳統文化世代相傳,保存相對比較完好。在開發為旅游景區前,西江千戶苗寨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為主。
目前,對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開發主要有3方面。一是村寨苗族文化景觀及民俗文化為主體的旅游開發活動,包括了苗族物質文化景觀與和非物質的民族習俗文化的旅游開發活動。二是現代休閑娛樂設施的旅游活動開發,主要包括各種酒吧、KTV、餐飲,燒烤等休閑娛樂形式,以及小吃、土特產品商店等服務網點等。三是對由清澈穿寨而過的白水河、隨山勢而上地勢起伏壯觀的千戶吊腳樓,加上周邊茂密的森林植組成的秀美的苗疆山水田園風光進行的開發。總的來說,西江千戶苗寨旅游資源開發具有由外向內、由遠及近的特點。
二、旅游開發對西江苗寨原住民文化和經濟權益的影響及問題
(一)旅游開發對于西江苗族原住民文化的影響
1.西江苗寨文化景觀及習俗因為旅游開發活動而產生了顯著影響。通過以前各個學院的調查、與訪談資料可知,旅游活動對西江苗寨民族文化習俗的影響力主要表現在:村民用的吊腳樓,其木質部分大部被水泥、鋼筋等材料取代,并主要作為旅館營業;服裝,苗族服飾逐漸放棄了原有手工蠟染、繡花等工序,很多為網絡購買之現代工業紡織品;飲食,為滿足游客需求,大量用非本地原料,民族食品與菜做法與味道為了適應游客逐漸發生改變。隨著旅游快速發展,西江苗寨社區的社會環境發展巨大變化。民族文化隨社會發展而變遷是一種必然,然而旅游開發是導致其加速發展變化的重要誘因,西江苗族文化在旅游開發中出現“文化變質“現象已經越來越顯著。
2.近年的旅游開發對西江苗寨人口結構、村民的值觀念造成了巨大變化,致使其當地的苗族文化內涵產生了一定變化。2011年西江苗寨每戶約有1-2人員在外務工,按每戶約1.3人在外務工,景區約1 860人常年在外打工,約有34.2%的村民常年在外。景區商業網點約數百家,100多家的農家樂、KTV等娛樂設置、西江風景區管理局及旅游發展公司等單位的外來工作人員共約300多人.因此,從那時起,在村寨常住外來人口共越來愈多,而常年外出人員與外來常住人員估計已經約占景區常住總人口的75%以上,由此研究表明西江苗寨人口構成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外來人員的文化背景、文化層次、商業意識、價值觀等與村民差異顯著,他們長期與本地村民生活在一起,通過言行等方面,對當地村民生活習俗與思想觀念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長期外出打工村民以中青年為主體,他們接受新思想文化觀念能力強,思想觀念逐漸變化,他們是影響西江苗族文化變化的重要載體二村民是西江苗寨民族文化習俗發展變化的內生變量,通過對苗族文化締造與傳承者的影響,將從本質上對其民族文化的發展與變化造成整體性影響。
(二)旅游經濟的發展對西江原住民經濟利益的影響
1.從酒店旅館業的發展看西江經濟利益分配
早在2011年的時候。景區里注冊備案的商業網點也才約280家,約有400外來經商人員。此外,在100多家的農家樂、大型酒店、西江風景區管理局及旅游發展公司等單位的外來工作人員共約500人,因此,2011年在村寨常住的外來人口大約在1000人左右,約占西江苗寨常住人口的30%,那時西江苗寨每戶約也有1-2人員在外務工,按每戶約1.3人在外務工,景區約1 860人常年在外打工,約有34.2%的村民常年在外而常年外出人員與外來常住人員約占景區常住總人口的68%,而到了到2019年2月止,筆者光從攜程網上搜索以西江苗寨城中央苗族博物館為中心2公里范圍內的酒店旅館,輕易就能搜索到420多家酒店旅館,而有十間客房以上的旅館就達到419家,三星以上的酒店116家,這400多家大部分酒店都看起來非常規整專業內部現代設備齊全裝修完善,從攜程提供的西江苗寨大地圖上顯示,西江城內密密麻麻幾乎大部分建筑都開有酒店旅館,而整個雷山縣地區,攜程注冊的酒店數一共是500家,雷山縣城區的旅館酒店一共也才29家,可見西江苗寨的住宿業不是一般的繁榮,而這其中116家酒店的房間大多有幾十間,服務、停車、療養設備齊全,且也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外觀,服務更加周到,價格在200到1000元不等涵蓋幾乎所有消費群體,這些酒店很多由大公司或者商業集團投資建設,競爭力和影響力還有服務能力遠強于其他小型旅社,以至于往往在旅游高峰期消費資本的大頭被這些酒店壟斷,而這其余300多家旅社,筆者通過天眼查系統用抽樣調查法原則查詢其營業執照,發現很多旅店經營(公司)所在地房主登記名與旅館法人不是同一個人,所以這些旅店也有很大可能是原住民轉租給外地人經營,進行分紅的方式來賺取利益,畢竟酒店服務業也需要一定資質才能辦理,如果服務水平有限也無法與其他酒店旅館競爭,所以其房屋原住民很有可能租賃給予他人使用。
而這四百多家有執照酒店就意味著起碼有2000人以上是從事專業半專業的旅店服務業,超過兩百人從事旅店后勤維護、電力維護、園藝環境維護、民族表演等相關產業鏈,使用幾百棟建筑數千套房間用來提供住宿,現在的酒店旅店已經是8年前的4倍多,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態勢,其他娛樂休閑場所也是成倍增加。這樣就體現出個問題這6000人口的村鎮不可能光酒店服務業就有2500人去參與,所以應有大量周邊勞動力,或者外來勞動力從事酒店服務業,而且其中很多酒店旅館法人及股東們都不是本地人,所以其資金大頭應該為外來投資者所賺取,而原住民以前均以農業為主其財力、學歷、經營經驗等方面較外來投資者較低,所以推斷出造成本地商業收入大量流出的可能,原住民的應有經濟利益受到損失,且造成比較大的貧富差距,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為未來的西江千戶苗寨經濟發展帶來不利。
2.從現代休閑娛樂活動泛濫看對西江苗寨的經濟影響
目前,西江苗寨已經有近60家的KTV、酒吧、啤酒屋、燒烤等現代休閑娛樂活動。這些現代休閑娛樂形式,與西江苗族村寨濃郁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氛圍極不協調,對村民的生活習俗造成強烈沖擊,并有造成村寨苗族文化出現弱化與同質化的趨勢。這就和云南麗江古城和鳳凰古城一樣走向了酒吧KTV滿大街現代頹廢氣息越來濃,少數民族淳樸氣息越來越弱,所謂“艷遇在苗寨”“偶遇在千戶”廣告越來越多,純粹青年人對歌山歌,唱情歌越來越少的情況,反而收費對歌成了賺取文化紅利的手法,這是種不可逆轉的文化破壞,試想往日純凈的苗寨現在也與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一樣燈紅酒綠,現代氣息濃厚,那誰還愿意千里迢迢來這里體驗不一樣的感覺呢,所以這些大量開放的KTV、酒吧、啤酒屋是對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有著極大負面影響,極大的降低這里的文化特性,就如現在的鳳凰古城和一千多公里外的麗江古城一樣幾乎沒有什么區別,過度的商業化使得這兩個地放已經沒有什么“文化差別”也沒有什么獨立的文化特色,有的就是酒吧、KTV、燒烤,和所謂“艷遇在XXX”的宣傳和過度商業化的本地表演。酒吧、KTV等本質上破壞了西江苗寨的原生性和特色,實質上造成游客想體驗民族風情的心理偏差,造成很多游客來一次就不再想來,還在網上進行負面評論。這對于西江苗寨的可持續發展是很不利的。對當地原住民的可持續經濟利益也是種破壞。
三、如何保護西江苗寨原住民群體的文化和經濟權益的建議
(一)在旅游產業中立法保護原住民經濟文化權益
加強對苗族文化挖掘開發,通過立法保護和促進觀光旅游向文化體驗的休閑旅游轉變。目前,西江苗寨對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層次還較低,且不合理。其旅游開發活動還處于觀光、觀賞、游覽、吃喝等淺層次,缺乏讓游客對苗族文化的深度參與體驗的形式與途徑,因而,迫切需要加強對苗族文化內涵與途徑的開發。
對于休閑娛樂方面,苗族是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深厚的民族,其娛樂方式和傳統游戲也多姿多彩種類繁多,與其跟風學習其他其他古鎮搞酒吧,KTV,不如新建些如射箭場,鼓樂練習場,苗族舞會舞廳等等,用法律來限制本地現代休閑娛樂場所的數量,減少到不足以影響到本地文化發展為止,鼓勵原住民自信的面對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娛樂項目,加強這方面的法律普及建設。
(二)健全景區開發收益分配的法律體系
景區資源開發步伐的加快,將會進一步激化各方利益之間的博弈。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各方的利益,達到互利共贏的新局面,不僅會影響到旅游景區經濟的平穩發展,而且也將會影響到景區原住民的和諧生活。因此,健全旅游景區資源后期利益的共享體系,進一步解決好景區資源發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利益分配問題,對于旅游景區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旅游作為一種服務業,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滿足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而對于旅游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他們需要在旅游活動中獲得自身的利益。在現行社會公平理念中,如何去獲得自身更大的利益,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目標。但是與此同時,如何進行利益的均衡分配,在實踐中卻很難做到。這就需要我們有關部門建立起有效的均衡的利益分配保障體系,構建一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模式。
結 語
少數民族村寨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的特征和資源,采用合適的發展路徑。村寨作為民族生計的場所,形成了語言文字、風俗、信仰等民族文化因子,孕育了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寄托。所以我們要加強對西江千戶苗寨原住民群體的關注,用立法保護他們的各項權益,這樣也才做到了以人為本的宗旨,讓地區的以更加和諧有序的發展而不至于丟失了本民族的傳統又降低了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峻.劉世棟.可持續旅游與環境管理:理論.案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1:15-16.
[2]羅成華.淺析十年來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文化保護與傳承銅仁學院學報.2018年10期ISSN:1673-9639
[3]馮紅梅.少數民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旅游開發初探CN].凱里學院學報,2014 (10).
[4]高明錦.龍擁軍.西江千戶苗寨旅游資源特點與開發構想.CN].貴州教育學院報,2004 (8).
[5]來源于攜程網http://hotels.ctrip.com/hotel/xijiangmiaozhaiD10111_21286/star2#ctm_ref=ctr_hp_sb_lst 2019年月數據.
[6]來自于天眼查https://www.tianyancha.com/2019年2月數據
[7]賀祥.等.民族村寨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的協同發展研究—以西江千戶苗寨為例CN].安微農學通報,201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