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峰
摘要:文化是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產物,能夠促進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而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基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礎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民族性。為了使我國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走向世界,必須加強對其進行傳承,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重要性以及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對發展群眾文化的影響,并探討分析了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對發展群眾文化的意義。
關鍵詞:民間民俗文化;群眾文化;傳承;文化藝術
一、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重要性
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因此必須加強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
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不僅有利于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加以創新,更加有利于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有著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的文化習俗產生并流傳至今,并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接受和認可,進而流傳下來。這些歷史文化特色傳統雖然歷史久遠,但都保持著獨有的特色和風格,形成具有自身風格的獨特的文化特色,進而促進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在我國的歷史長卷中,中華各民族的群眾文化猶如滾滾的長河,永不停息地奔涌向前。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文化傳向了世界各地,并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眾當中,只有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才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更好地促進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從而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長久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加強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非常重要。
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群眾文化發展的關系
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形式,對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是民族伴隨著歷史發展所形成的藝術,其中蘊含著人民的生活、習俗、習慣、情感、信仰,具有歷史性、傳承性、大眾性的特點。如云南傳統的泊水街、火把節、插花節、刀桿節等都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體現。悠久的民族歷史造就了多樣的民俗文化形式,云南歷史悠久,其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也充分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和魅力。
群眾文化是群眾豐富精神、娛樂生活的一種自發性行為,人們通過群眾活動來達到自娛自樂的目的。群眾在工作之余,自發組織表演,將傳統舞蹈、歌曲以活動形式展現出來,這不僅可以達到宣泄情感、振奮精神的目的,同時也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一種體現形式。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之間存在較多的共同點,比如就社會功能方面來看,兩種都能夠促進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同時不斷地改造自身。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在實現人們生活、精神滿足的同時,也發揮著重要的道德教化、啟迪心智的作用。所以說,二者之間都具有一定的群體性和社會化特點。民俗民間文化傳承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承擔的責任,而想要促進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就需要以群眾文化的發展為前提,在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過程中,也會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內容及方式。
三、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的發展策略
3.1結合時代特點,促進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發展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民俗文化和群眾文化發展一直呈上升趨勢,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結合時代發展與進步,做到與時俱進,使其在發展過程中不僅體現民族特點,同時具有時代特征。例如,在民間民俗文化和群眾文化發展中可以將其與當地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在一起,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發現,制造業和工業發展情況并不理想,而旅游業和服務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主要影響因素,而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則是旅游業和服務業中的主要支柱,因此應該重視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發展。以奧運會項目為例,當我國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之后,冰上運動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原本冰上運動只是小眾活動,但是隨著我國文化的發展,冰上運動逐漸得到重視。這種現象在我國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很多冰上活動場地聚集了很高人氣,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冰上運動列為重點培養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的發展與時代的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發展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時應該結合時代發展與變化。
3.2進行創新和善,促進促進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在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創新和完善,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時代元素,以此推動民間民俗文化發展與進步。民間民俗文化經過時間沉淀,其中有很多內容在目前時代發展中,與時代的思想和文化潮流出現矛盾部分,如民間民俗文化中有很多是關于傳統思想的內容,而這一內容在目前的時代中是不提倡的,因此需要將其剔除。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一些外來思潮涌入我國文化中,受外來思潮的影響,民間民俗文化發展受到一些影響,出現以利益為主的模式,而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重視享樂主義、物質主義,導致我國群眾文化發展受到一些影響。最近幾年,我國對奉獻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宣傳工作十分重視,從某種角度而言,是對民間民俗文化和群眾文化中不良因素的修正。
此外,在傳統文化中加入新時代的元素也是一種創新,是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環節。例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加入很多關于法律的內容,利用黃梅戲和淮海戲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向人民群眾宣傳一些現代社會中正能量的內容,以此實現傳統的文化的創新和完善,為我國民間民俗文化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舉措。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樣,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為了使得民族民間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就必須加強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當群眾文化得到了促進與發展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周艷.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關系[J].牡丹,2018(20):23-25.
[2]沈曉娟.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初探[J].參花(下),2018(02):156.
[3]劉洋.芻議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傳承與群眾文化的發展[J].藝術評鑒,2016(12):52-53.
[4]趙曉微.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赤子,2014(6)
[5]馬澤玉.芻議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魅力中國,2014(1)
[6]顧秋玲.談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科學我國人,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