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魚化龍文苑創建者、兩度榮獲陜西教育廳評定省級優秀教材獎、兩度榮獲教育部頒發創新成就獎的賈勇老師,近年來指導的學生習作已經聯展了很多次。這次聯展的三篇妙文,作者分別是全贏教育八年級學生路涵、全贏教育七年級學生夏益闞和吳若彤。而《不負韶華》和《這樣的人讓我感動》在定稿前的執筆修改者,是西安市育才中學高二學生史懿爾。夏益闞的原創作品在定稿前的執筆修改者,是全贏教育七年級學生陳卓凝。故而題曰:佳作再聯展,妙手出少年。
關鍵詞:史懿爾;路涵;夏益闞;吳若彤;陳卓凝;賈勇
幾年前,針對陜西語文名師賈勇教授創建魚化龍文苑并開發“互聯網+教育”的示范課,我曾在論文中給予好評。后曾撰文激勵他的學生們保持喜讀樂寫習慣,例如發表于《明日風尚》的《學子佳作,師者共談》。而當賈老師又一次推薦賞讀其學生習作,我看完后覺得很值得分享,故有此文。
一、路涵、史懿爾:《不負韶華》縮改版
不負韶華就是不辜負美好年華。具體表現在:人生無悔,有一顆愛國之心,站在人類高度美化世界。
人生無悔,才不負韶華。我曾給自己定下很多奮斗目標,后來又每每覺得只是一時興起罷了,隨后又偷懶如初,也因此常常懊悔、自責。這是信念不堅定、意志薄弱的表現。所以我應該強大起來,變得無堅不摧。這次疫情讓我宅在家里,有了更多時間反思。我是時候應該搏一搏了,抓緊時間學習,讓人生無悔。
有一顆愛國之心,才不負韶華。我們雖然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但是畢竟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國家。如今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即將結束,我本著愛國之心,想做一次演講,表達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我還想致以崇高的敬意:數以千萬的普通人都有著愛國之心,在“抗疫”中成為了英雄,真可謂不負韶華!
站在人類高度美化世界,才不負韶華。眼下,“抗疫”已是全人類的事情,需要所有國家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例如:各國醫學界的科學家,面對這次新型肺炎疫情,如果結成研制疫苗的命運共同體,定能大大加快研發速度,從而有力推進抗疫的全面勝利。然而,命運共同體依然是理想中的目標而已,眼下甚至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戰火連綿。
可見,遠大的理想只有通過我們接力奮斗才能實現。因此我要不負韶華,要讓人生無悔,抱定愛國之心,站在人類高度美化世界。
二、夏益闞、史懿爾:《這樣的人讓我感動》縮改版
我們都需要并渴望得到關愛,哪怕只是鼓勵和安慰,有時也能融化心中的層層積雪,進而讓這世界每一天都充滿感動。
記得有一次,我和幾個同伴去了一個陌生地方,因為迷路了,一個個呆若木雞。周圍的人對我們視而不見,漠然地從我們身邊走過,這讓我們因無助而更顯得尷尬。這時一位叔叔對我們噓寒問暖,隨后給我們指了路。臨別時,我們表示感謝,叔叔卻叮囑我們:“你們以后也要幫助在困難中徘徊的人,就算表示對我的感謝吧!”
這個陌生的叔叔,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我有個好朋友也很樂于助人。雖然是個平凡的人,但是關愛他人的思想意識卻深入骨髓。
他平時很節儉,從不隨意揮霍錢財,但是每次遇到乞討的人,他總是毫不猶豫的施予。一個雪天,我們結伴同行,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路邊。老人低著頭,雙手抱腿,衣著單薄的身體在寒風中瑟瑟顫抖。我的好朋友二話不說就掏出錢來,彎腰遞給老人。他當時的表情很不自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應該是覺得很慚愧,慚愧自己能力不夠,不能獻出更多的愛,無法像杜甫詩中所說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樣的人讓我感動。如今我也能夠用點滴愛心去感化人性的冷漠,讓我感動的人也就包括了我本人。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所以經常主動幫助后進生,在學習上我能夠關愛同學,很愿意鼓勵和安慰他們,因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們都應該給他人以溫暖,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獻出一份愛心,正所謂不以善小而不為。因為關愛、哪怕只是鼓勵和安慰,足可使這世界每一天都充滿感動。
三、吳若彤、陳卓凝:《疫情與我》原文
塵埃深處有繁花,自是花中第一流——題記。
回想疫情之初,我被浸在病毒的"塵埃"中,險些不能自拔。有人主動請纓,馳援"抗疫"的一線;有人給前線捐獻一批又一批的物資。而我能做的,主要是安全地待在家里,為他們祈禱、祝福。
我們學生,像繁花一樣被社會保護著。老師們則不愧是園丁,為我們準備了免費的精美課程,保證我們在家也能學到知識。或許在老師們看來,疫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心中不要有病毒。
可是像我一樣的很多學生,卻不怎么努力了。面對突發的疫情,我在塵埃中迷失了方向。早上背書、晚上預習的好習慣不見了;周末賴床、瘋玩……我竟然不再努力。曾經的我,至少在語文老師口中是最好的學生。我愛學語文,在老師鼓勵和幫助下,不止一次給全班同學講過課,不止一次在國家級報刊上公開發表過作文。可是,疫情讓我不是曾經的我了。
幸好,語文老師始終在線,要求我誦讀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還讓我把誦讀錄音發到講座群,繼續發揮帶頭作用。塵埃中,開始有了一絲春光。當我讀到“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一下子理解了老師的用心,因而豁然開朗。
這延長的假期,不正是查漏補缺、努力學習的大好機會嗎?首先,我要提前我的起床時間,多上半小時早讀課;其次我要努力聽課、記筆記;還有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以及多做習題。我從各科老師那里要來了各個名校的月考卷……總之我要把握機會,盡量多學一點,不斷進步!
面對疫情,境由心造。只要心頭的塵埃散去,學會自律、克服惰性、戰勝自我,那么無論你是繁花中的哪一朵,肯定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塵埃深處有繁花,人間分明是春天;自是花中第一流,我該“依舊笑春風”。
四、點評
毋庸置疑,賈勇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習作,不久后一定是錦繡文章又聯展了。如今懶得動筆的人不在少數,然而這些孩子很愿意多寫,僅憑這一點就很值得“師者共談”,何況真的是寫作妙手出少年呢?謹以此文,力推佳作,為人師者,理當共勉:讓莘莘學子養成喜讀樂寫的良好習慣,應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簡介:王延松(1970-),男,陜西西安人,博士,西安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學、心理學、音樂教育及藝術學理論等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