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摘 要:在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成為了我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而政治活動課程的開展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途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進行高中思想政治活動課程的開展,就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所以,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堂實踐,探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動課程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活動課程開展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僅僅傳授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還要注意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就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環境,尤其在活動課程這類以學生能力提高為重心的課堂中更是如此。因此,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認識到當前教學環境的改變,運用合適的教學技巧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和能力。
一、注重活動課程理論滲透,提高學生政治認同
在以往的活動課程中,我們在進行活動課程時,經常將活動課程變為理論課程,課堂的主題還是老師,而學生依然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十分不利。所以,我們不僅要將一些知識和政治策略教授給學生,更要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我們在活動課程中所教授的知識點,讓我們的思想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認同我們所教授的觀點,這就是政治認同,因為我們教授的觀點和知識,其實是國家的一些基本政策,我們只有理解了這些政策,才能夠無條件地支持國家,讓國家更加地繁榮昌盛。
例如:在進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的活動課程中,我們就可以用辯論的形式來對相關的金錢觀念正確性進行探討,首先,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購買了價值十萬元的耳機是不是合理消費?然后讓學生進行辯論探討,那么這個辯論的焦點就集中在這幾個方面,這個人的經濟實力能不能支撐如此高昂的消費,這種消費在以主人公為中心的生活中是否是必要的,比如,這是一個以音樂為職業的人,那么這種消費是否合理。然后讓學生分情況進行討論,在討論結束后讓學生將辯論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和上面兩個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就是政治認同的外在表現。
二、注重活動課程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指的是讓學生擁有敢于冒險,敢于質疑,不屈服于權威,用事實說話的一種精神。在高中的政治中主要是體現在對某一個問題有著自主性,不會人云亦云。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已經習慣了用標準答案去衡量一個問題,這就導致了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會被動接受別人的觀點,對學生的科學精神裴燕有著很大的阻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運用探究活動的開展形式,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回答一些問題,質疑一些事物的合理性,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
例如:在進行扶貧開發主題的活動課程時,我們就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你作為扶貧開發的主導者,應該如何進行扶貧的建設工作?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給出一套完整的、合情合理的方案。當每個小組都有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我們還可以讓不同觀點的學生組織一場辯論,比如認為西部開發應該以物質支持為主的和認為應該以知識支持為主的兩個隊伍進行辯論,來說服對方支持己方的觀點,這樣學生就能夠將知識的吸收和運用變被動為主動,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注重活動課程實踐,提高學生公共參與
在以往的活動課程開展中,我們主要是以室內模擬和情景再現的形式來進行課程的開展,因為這種活動開展方式方便又高效。但是這種模式下學生所接觸的政治活動和形式都在一個小教室中完成,導致學生與實際的社會生活脫節,不利于學生公共參與性的培養。因此,我們就需要開展以實際生活為基礎的社會實踐,讓學生真正地將課程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性。
例如:在進行社會實踐的教學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真正地走上街頭,進行社區的清潔維護。比如在小區門口擺張桌子,免費為大家解答一些簡單的社區維護問題,提高普通群眾的社區共建意識,遇到不會的及時向老師和顧問請教。相對于在教室中模擬社區服務這樣的形式,這種社會普法真正地做到了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親身參與到了公共的秩序的建設和維護中,那么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共參與熱情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了一個必須達成的教學重點。我們作為任課教師,要努力適應當前的教學形式,注重自我知識的充實,積極進行課堂形式的改革,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牛學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6(z1):3-6.
[2]邱斌.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