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金榮
摘 要: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實現會計委派制度的一種高級形式,實施該制度的主要原因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從根源處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進而實現遏制貪污腐敗問題。目前來看,財務集中核算逐步在各個地區推廣應用,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實現財務集中核算,不僅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還規范了財務會計體系。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仍存在些許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核算的不足,重點分析如何改善這一問題,以期為行政事業單位完善財務集中核算提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集中核算是響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配套措施,將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賬戶全部由本地區財政部門管理,取締預算單位記賬、編制賬單與報表等職能,由財務部門統一對預算單位經濟業務執行財務會計核算。各級預算單位從以往單獨編制報表、賬單轉型為無需設置賬簿、編制報表,預算單位人員通過將賬單報銷憑據送至財政部門就能實現財務集中核算。實施財務集中核算模式的好處在于取消了預算單位的財務核算職能,由財政部門統一實施財務核算,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串通、舞弊的概率,并且由財政部門統一執行財務核算,能夠提高財務核算的規范性與效率。但是,財務集中核算在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存在核算主體權責不清晰、核算與實際情況脫節、財務核算監督不到位等情況。
一、實施財務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一)能夠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財務集中核算是指創建一個財務會計管理中心統一處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事項,將相關會計業務納入到該中心進行統一核算,進而實現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化處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質量與效率。在集中財務核算模式下,財務會計管理中心利用信息系統對管轄單位的所有財務活動進行集中核算管理,并且將不同的財務活動進行區分,以銀行賬戶形式進行分類。通過統一的財務會計核算,核算全過程公開透明,有效避免了財務串通等舞弊現象。另外,實行財務集中核算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規范了單位的財務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單位工作人員形成了約束,能夠肅清單位內部的懶惰風氣。
(二)能夠降低行政事業單位違規違法行為發生的概率
在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之前,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狀況通常存儲在多個賬戶內,由于賬戶數目較多,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都對國家下撥的財政資金使用隨意,為單位內部之間串通舞弊創造了契機。因此,只有實行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將事業單位內部所有經濟業務歸于財務會計中心統一核算管理,才能遏制行政事業單位的貪污腐敗現象。首先,通過集中財務核算,能夠改善行政事業單位隨意使用財政資金的現象,進而減少貪污腐敗現象。其次,實施財務集中核算能夠明確每個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激發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三)能夠提高資金利用率、規避財務舞弊行為
財務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業單位能夠通過編制預算方案的方式合理分配資金,列明單位各項資金的具體用途,并且固定每一事項的使用資金,這樣既不會造成資金浪費,也不會造成資金閑置。在資金利用過程中,單位內領導可以對資金使用狀況進行核查,確定資金的用途以及在預算內合理使用資金。實行財務集中核算能夠使財務會計工作更加透明化、公開化。財務會計集中核算是按照嚴格的流程執行的,將核算流程記錄作為判斷賬戶信息真實性的參考依據,所以,總的來說,集中核算能夠加強對單位財務會計的監督。財務集中核算模式下,單位的財務活動都要在統一的會計科目中進行,財務人員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財務會計核算,最終結果以財務報告的方式呈現核算報告,這樣能夠避免出現內部串通舞弊的行為。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不到位
在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之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存款賬戶、專項資金賬戶均由預算單位管理,特別是承擔一些非稅收入收繳職能的單位,這些單位將非稅收入上繳國庫時較為隨意,給貪污腐敗行為留下了隱患。而實施國庫集中改革后,地區內所有預算單位的賬務核算與管理均由財政部門統一執行,財政部門負責分配調撥財政資金,不僅能夠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性,還能夠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然而,從目前財務集中核算總體實施情況來看,許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不規范,預算執行不力。這一方面是因為許多基層單位的領導不重視財務預算管理,沿用過去參考上年財務支出的數據作為預算基礎,未考慮下一年度綜合因素進行預算,難以發揮出預算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基層單位預算執行監管力度不夠,導致預算管理形同虛設。目前,為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我國頒布了《預算法》等,對單位預算編制與執行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懲罰,但未能對預算單位進行有效監督,因而仍有些許行政事業單位出現違法違規行為。
(二)財務集中核算與預算單位經濟業務脫節
實施財務集中核算后,財政部門主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與審核監管,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則認為將經濟業務的憑證單據遞交給財政部門即可,對單位的資產管理問題漠視不管,未過問資產損耗、盤虧等具體情況。并且,行政事業單位內財務人員對自身職責定位不清晰,導致財務核算中心與行政事業單位內財務部門的職責難以清晰劃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較為混亂。此外,核算中心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主要負責資產的加減,由預算單位對資產進行存放管理,而核算中心未定期對預算單位的資產狀況進行盤點,就會造成固定資產賬目與實際存在差異,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三)缺乏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的監督
財務集中核算將單位的經費審批與支付辦理進行分離,也就是說,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只需要對財政資金收付承擔責任,財務核算中心只需要對預算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在具體內容、用途、合規等方面進行審核。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種類較多,如農業、漁業等行業類別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資金的用途不盡相同,因而財務核算中心人員進行核算時,對不同專業方向的資金使用難以有效判斷其合理性,從而無法實施對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監督。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的對策
(一)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按照《預算法》提出的規范要求編制預算方案,詳細規劃單位的預期項目計劃支出,進而提升預算的準確性。財政部門在此過程中應監督與指導預算單位預算方案的編制與執行,確保預算方案有效執行。財務核算中心除了對預算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還應發揮管理職能,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審核預算單位的報銷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另外,財務核算中心要積極聽取預算單位的意見反饋,將意見匯總給財政部門,由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預算指標與增添相應的明細賬目。
(二)明確核算中心與預算單位的職責
核算中心的主要職責是對預算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與財務活動進行監督審批;預算單位則將單位內發生的經濟業務賬單與憑據遞交至核算中心,管理好單位的資產,保障國有資產不流失。將職責明確后,出現審計問題就能直接按照職責進行落實,以便于及時整改,提高核算效率與質量。通過明確核算中心與行政事業單位的崗位職責,能夠改善國有資產管理問題。核算中心要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進行盤點對賬,并督促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保值率。
(三)完善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
財政部門應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通過嚴格把關行政事業單位的出入賬口徑,對預算單位設置統一的預算口徑,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監管工作,另一方面能夠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工作。另外,要完善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特別是要對預算管理、財務分析、單位資產管理中的收入管理等制度進行完善,這樣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單位的真實經營狀況。此外,如果行政事業單位下設有子單位,需要定期將這些單位的經營狀況信息遞交至財務核算中心,確保核算中心的絕對監管權力。
參考文獻
[1]張華潤.基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探討[J].中國市場,2015(10):125-126.
[2]楊曉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現狀分析及展望[J].經營者,2015(7):132-133.
[3]萬欣慰.淺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相關問題[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3):67-69.
[4]聶慶芝.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現狀及其職能轉化研究[J].經濟師,2017(4):116-117,119.
[5]張國志,田娟.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中國外資,2013(1):158-159.
[6]鄭本紅.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34):95,97.
[7]溫玉麗,于秋瑩.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2,31(16):140.
[8]寇云娟.如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制度[J].納稅,2019(15):99-100.
[9]李夢舒.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2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