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基層社會治理中各種熱點難點問題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各種不穩定和不可控的因素不斷導致基層社會治理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這之中,基層黨組織建設規范化水平低、處理新情況新問題能力不足、與基層群眾的凝聚力不強等問題充分顯露出來。基層黨組織只有增強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才能引領好基層社會治理。
關鍵詞:陸良縣 ?基層黨組織建設 ?基層社會治理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地處云南省東部、曲靖市南部。全縣總面積1989.47平方千米,全縣轄11個鄉鎮(街道)、148個村(社區)。2016年末,全縣總戶數23.43萬戶,戶籍總人口68.28萬人。當前,陸良發展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陸良上訪事件和群體性事件一度被省委省政府列為重點縣,特別是2015年陸良“大潑”群體性事件的爆發,給陸良的基層社會治理上了深刻的一課。經過近三年的持續努力,到昆明、北京上訪數量得到有效遏制,基本退出曲靖市各縣市區前五名,但仍然還需面對更多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之中,基層黨組織建設規范化水平低、處理新情況新問題能力不足、與基層群眾的凝聚力不強等問題充分顯露出來。
一、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作用發揮不足
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作用弱化、邊緣化,凝聚力不強。少數基層黨組織在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上存在不堅決或不到位的現象,核心作用發揮不足,履行黨建主體責任說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實少。基層黨組織對自身作用的認識不到位,就黨建抓黨建,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融入不夠緊密。有些基層黨組織中的黨員干部和黨員缺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甚至與民爭利,優親厚友,導致基層黨群、干群關系惡化,從而,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這也是農村許多聯名狀告和集體上訪要求查處村干部的主要原因。
二、陸良縣基層社會治理現狀
社區治理現狀。陸良縣現共有35個社區,其中城市社區25,村改居10個,目前社區治理總體上取得一些效果。但,隨著社會轉型,政府大量社會職能下沉,居委會承接了大量政府交辦的任務和行政性事務,導致多數居委會存在掛牌多,事務多的問題;經費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數社區很少有其他經濟來源,自身缺乏經營社區的能力;陸良縣現有35個社區,每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有26個,但同樂街道所轄9個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都在5萬元以下,甚至有幾個社區為零;外來人口增多,治理措施嚴重滯后。截止2018年8月底統計數據,在陸良各社區居住的流動人口達4.6余萬人,帶來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農村基層治理現狀。陸良縣現有112個村民委員會,一些村通過能人帶動,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都開展較好,群眾認可度也高,但普遍還存在以下問題:。村民自治意識和主人公意識不強,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意識欠缺;與城市相比,農村公共服務歷史欠賬很大,導致部分農村人特別是年輕人向往繁華的城市,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嚴重;社會保障水平不高。以陸良為例,龍海鄉、活水鄉、召夸鎮的貧困程度非常深,家徒四壁真實上演,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雖有了大幅度改善,但離真正富裕還有較大差距。
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對策
提升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政治引領力。強化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在農村,必須堅持和健全農村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重要工作由黨組織討論決定的機制,完善黨組織實施有效領導、其他各類組織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的運行機制,堅決防止村級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現象;提升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自我革新能力。2018年,省委組織部在全省開展了黨支部規范化達標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建全建強黨支部,著力提升黨內組織生活質量。各級黨組織要堅持把黨的組織生活作為查找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作為鍛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的“熔爐”,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等黨的組織生活基本制度,增強黨的自我革新能力。基層黨組織引領構建科學的村民自治機制。首先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堅持和完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制度。2017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人員組成、職責權限、監督內容、工作方式,對從源頭上遏制村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注重鄉土人情、德道規范的情感認同,提升德治水平在人情社會。通過強化道德的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形成團結友善、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社會風尚。再次,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范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
再次,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一定要以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為重點,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工程,持續用力發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要素,盤活用好管好集體資產資源,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實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保值增值,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例如,今年曲靖全市開展的“三聯三爭三提高”工作,要多種方式讓基層組織參與進來,讓集體經濟有持續穩定性收入,讓基層組織有錢開展社會治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社會治理能力創新的目標。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是新時代遇到的新問題,也是新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和新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中央新修訂頒布《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都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要求,本文在撰寫過程中也充分研讀這些資料,針對陸良存在的問題,結合陸良的實際,提出一些對策,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都有一套嚴謹科學的體系,都是需要很多人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同時與地方執政者對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解和力度有很大關系,本文的觀點僅是參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N],新華社,2019年1月
[3]黃小軍,云南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4]宋敏敏,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治理法治化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