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美
摘要:中國共產黨自成立那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義無反顧地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一切行動的科學指南。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導向,是我們堅持群眾路線,堅守人民立場的源頭活水和本原路徑。當前黨執政面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要回顧黨發展的歷史,牢記黨成立之初的初心和使命,牢記人民的囑托,面對時代發展的種種難題,始終做到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新時代賦予新內涵,不斷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中心
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新時代,如何加強黨的初心和使命教育,深刻學習領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群眾史觀的深刻論述,在實際工作中,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是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重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導向
(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那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義無反顧地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行動的科學指南,在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立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義無反顧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群眾史觀是其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唯物史觀從實踐出發,指出了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是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而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主體,正如馬克思所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1]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一切歷史活動的前提,就是要獲得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物質資料,關于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做了詳細的論述“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2]。物質生活是人們生存的第一需要,同時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起點。馬克思恩格斯深刻論述了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同時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同以往唯心主義不同的是,唯物史觀把現實中的,實實在在的實踐著的個人確定為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二)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創立的過程
馬克思的群眾史觀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批判和發展,先破后立的過程,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觀察,參與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馬克思和恩格斯把批判的靶子瞄準了以往的英雄史觀和宗教神學。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對以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所持的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的批判。鮑威爾等人把歷史的發展歸結為“自我意識”的唯心史觀,將“英雄”等同于主動的“精神”,把“群眾”等同于消極的“物質”,從而將物質與精神,英雄與群眾根本對立起來,甚至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英雄反對群眾,精神反對物質的歷史。針對這種英雄史觀,馬克思不僅強調物質利益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力論證了“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3]。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真正的主體。
恩格斯在《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與現在>》一文中寫到“只有工人,英國的賤民,窮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將來拯救英國的卻正是他們”恩格斯以此來批判和揭露卡萊爾的英雄崇拜論和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只有把改造社會,推動社會變革的希望寄托在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身上,依靠無產階級取得革命的最后勝利,才能真正實現改造社會的偉大目標。
其次是對宗教神學的批判。1841年,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一書出版,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了王座。他證明了:“自然界是不依賴任何哲學而存在的;它是我們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產物)賴以生長的基礎,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東西,我們的宗教幻想所創造出來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我們自己本質的虛幻反映”[4]。但費爾巴哈并沒有真正克服黑格爾哲學,費爾巴哈在自然觀上是一個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者,在歷史觀上仍是唯心主義的。費爾巴哈并沒有認識到:“反宗教的批判根據是: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人”[5] ,宗教世界里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只有在現實社會的矛盾中才能正確地認識宗教產生的根源,只有通過實踐對世俗基礎的改造才能消滅人和神的對立。因此,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6]。通過對以往英雄史觀和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的批判,把人民群眾擺在歷史發展的主體地位上,馬克思恩格斯確立了科學的群眾史觀。
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何以體現
(一)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
從嘉興南湖紅船上的一葉扁舟出發,中國共產黨經歷風雨,一路劈波斬浪,不斷發展壯大,今天已經發展為承載著9000萬黨員的巨輪。在多少次歷史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展現了偉大的歷史責任擔當精神,這一切,靠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牢記黨的初心,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就是不要忘記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不要忘記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就是不要忘記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背離了初心和使命,黨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就會失去人民、失去未來;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只有認識到位,才能行動自覺。回顧黨的歷史,在風云激蕩的革命年代,為什么革命烈士能夠表現出“頭可破,血可流,士氣不可改”的英勇氣概,表現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斗爭精神,就是因為他們心中始終銘記著黨的性質和宗旨,銘記著黨的初心和使命。在和平年代,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局勢,考驗和風險不比革命戰爭年代少,始終牢記共產黨人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不斷提高黨執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新時代回望初心,勇擔使命的必要性
無論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心懷憂患,清醒而堅定。時間是最重要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1周年,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偉大的成績面前,不驕不躁,冷靜清醒是黨的優良傳統。當前復雜的國內外局勢給黨的領導和執政帶來許多機遇和挑戰,我們國內的發展也還有許多的問題。當前我們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它們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我們的頭頂,任何時代我們黨都保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勇氣,我們才能免于陷入危險,始終永葆青春,立于不敗之地。
70年前,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為推動和發展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做了充分準備。毛澤東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和“進京趕考”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深思。牢記“兩個務必”,才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才能“考個好成績”,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必須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和“進京趕考”的訓誡,毫不松懈,警鐘長鳴。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留下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具有永恒的價值。改革開放新時期,幾乎每一屆新上任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的第一站都會去到西柏坡溫習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重提我們黨“趕考”話題,強調毛澤東“兩個務必”告誡的深遠意義,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中國特色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誰來施舍的,而是靠共產黨人不斷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爭取來的。
十九大閉幕后不久,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講到,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如今中國共產黨快要走過她的百年歲月,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
三、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
2012年,黨的十八大結束后不久,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中國提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分量之重。時代不斷發展,每個時代發展的主題和面對的時代形勢都不一樣,但黨的初心和宗旨始終不能變,永遠牢記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的深刻命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么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7]。新時代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的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黨和國家的許多工作提出許多新的要求,它要求我們在推動經濟繼續發展的同時,加大力度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求我們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同時,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分好蛋糕”,滿足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指出,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我們黨必須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新時代黨的建設全過程,努力把黨建設成為人民衷心擁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二)堅守人民立場
在社會主義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始終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去。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為民服務解難題,重點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人民立場,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只有真正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踏踏實實為民謀福利,我們黨執政的群眾根基才能牢固不破,我們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M]人民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