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慧靜 陳官進 陳王梽

【摘 ?要】當前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得到控制,進入復工復學階段,青田縣為華僑之鄉,全球疫情發生后,有3000余歸國華僑,確診17例境外輸入病例,無癥狀感染者7例,其中2例兒童無癥狀感染者,當前全球疫情下復學防控不能松懈?;鶎俞t院協助學校復學是目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提供醫療建議、救治流程,并開啟綠色通道尤為重要。復學后兒童各類感染性疾病發病率逐漸升高,并感染初期表現與COVID-19難以鑒別,治療及防控壓力升級。結合目前疫情及復學需求,本文就我院對縣級醫院疫情期間基層醫院協助學校復學防控工作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復學;兒童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46-0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事件是全球一起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全世界人民的經濟、生活造成了顯著影響。兒童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多以家庭聚集性發病,病情嚴重程度以輕癥及普通型為主,臨床表現可為無癥狀感染者[1]。
青田縣為華僑之鄉,全球疫情發生后,有3000余歸國華僑,亦有兒童華僑回國復學,截至執筆,確診24例境外輸入病例[2],其中2例兒童均為無癥狀感染者,我院作為縣防疫定點醫院,也是我縣唯一有兒童住院部的醫療單位,在此期間醫院內既要滿足普通兒童診治需求、開展境外輸入兒童的診療,還要開展本地可疑感染兒童排查及防控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以協助復學工作順利進行。在青田縣防控中心領導下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做好聯防聯控工作,為學校復學提供醫療建議、診治流程及開通綠色通道,確保青田各中小學復學順利進行,為社會的發展做好醫療保障。
1. 復學前的準備
1.1 防控制度的建立及預案設置
各中小學采取分批復學,即將復學的學校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各學校在復學前均需設立疫情防控制度,包括學生的體溫檢測和管理制度,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場所的消殺制度、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觸者的隔離制度、疑似患者的轉運制度和各種疫情報告制度等。
醫院方面提前安排專家小組、流調小組、隔離小組、消殺小組及協調小組人員,明確各組人員職責及分工,制定好排班,當學校復學后,各班人員候命。制定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流程。
1.2 場地設置
指導學校設立校醫療隔離室,有住宿條件的學校,可設置校內集中隔離點備用,做好防護用品儲備。指導學校開展場所全面衛生清潔和消毒,如何有效進行教室、食堂、衛生間等公共區域及相關物品的消毒和擦拭。
1.3 人員設置
指派駐校健康指導員至定點學校,協助落實防控措施:包括體溫槍及紅外體溫監測儀正確的使用,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癥狀、學生的健康監測和記錄工作;對入住集體宿舍的學生,每日進行2 次體溫檢測。協助完成新冠防控知識培訓,指導師生增加防護意識、口罩使用規范、如何進行手衛生消毒、個人學習物品消毒擦拭、開窗通風、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1.4 摸底排查
學校明確和管理學生的流行病學史,了解有無國內重點疫區旅居史、境外歸國史,有無國內重點疫區、境外歸國人員接觸史,有無陽性或可疑患者的接觸史,有無發熱、呼吸道癥狀。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學生、有發熱呼吸道癥狀的學生,延緩上學,實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恢復后憑醫院證明復學。利用電話及網絡及時掌握缺勤人員健康狀況。
2. 復學時應急措施
2.1 學校疫情防控小組開展的工作
在復學時,學校或學校門口若發現體溫異常/呼吸道癥狀師生,學校疫情防控小組立即啟動隔離制度,將可疑患者帶入校醫療隔離室,聯系縣定點醫院發熱門診送醫,開啟綠色通道。啟動密切接觸者隔離制度,將與可疑患者發生接觸的師生原地封閉并做好相應防護,通知家長。若發熱門診初步檢測出現陽性結果,迅速執行疫情報告制度,上報縣級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包括是否存在家族聚集性發病,近期有無不適,臨床表現,接觸史等。制定學生流行病活動調查表,鎖定密切接觸者及一般接觸者。
2.2 定點醫院防控小組開展的工作
在家中發現發熱、呼吸道癥狀自行至醫院就診患者,由醫院預檢分診處詢問是否復學師生,將復學師生引導至發熱門診就診,按綠色通道進入發熱病人診治流程。成人(老師)立即行血常規、CRP、新冠病毒核酸檢查胸部CT檢查。學生立即取咽拭子行血常規、CRP、新冠病毒核酸檢查及血清學抗體檢測,胸部CT依據患兒臨床表現,由醫師決定是否檢查;一旦發現確診患者,予收治隔離病房,如發現重癥患者,轉運至上級定點醫療機構[3]。發熱門診及疑似新冠患者診治流程詳見圖1。
2.3 排查密切接觸者,避免疫情蔓延
密切接觸者排查是流行病學調查中最重要和關鍵的內容,在新感染2019-nCoV的區域內,對2019-nCoV感染發病病人有效的治療與隔離,同時在發現病例后有效減少該區域內人群間密切接觸的前提下,2019-nCoV的傳播可能不會超過1個月[4]。將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可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其傳播途徑,從而遏制疫情擴散。
根據當前的流行病學研究,以及我國嚴格的防控措施,兒童新冠的發生多呈家庭聚集性發病[3],無癥狀感染者亦具有傳染性,故一旦發現兒童疑似病例,應重點排查家庭成員及陪護者,找出感染源頭,不論是否出現癥狀,家長行血常規、CRP、新冠病毒核酸檢查、血清學抗體檢測及胸部CT檢查,家中其他兒童行血常規、CRP、新冠病毒核酸檢查及血清學抗體檢測。
在學校內部的流行病學調查中,要重點判斷本次疫情是否具有校園聚集性,必要時個案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聚集性疫情調查,重點分析病例間的流行病學聯系和傳播鏈[4]。
發現傳染源頭,及時阻斷疫情傳播,對于流行病學調查判定的密切接觸者一律到指定場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醫院需派駐定點人員每日進行體溫檢測和癥狀觀察,有病情變化時隨時就醫。醫院需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咽拭子采樣檢測工作。
2.4 疫情發生后指導學校進行消殺隔離,減少樓層封閉時間
疫情發生后,學校先封閉相應教學區域,暫停相關區域教學,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最終確定隔離區域的范圍、集中隔離人員的具體名單。其他區域和人員根據流調結果解除管制措施。對于緊急封閉的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場所,如為非聚集性疫情,消毒方法和要求均按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總則》[5]等相關規范和新冠肺炎防控指南規定執行,經醫院和疾控中心專家組評估研判,可解除封閉,樓層及教學、辦公區域可正常使用,盡量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3. 復學后防疫工作常態化
新冠肺炎至全球視角,可能發展為持久戰,應嚴防境外輸入,同時不論校園疫情是否發生,均建議及協助學校常態化監測師生健康情況,校門測量體溫進出,每日2次登記師生體溫及發熱、呼吸道等癥狀;加強師生衛生管理,上課時老師與同學都戴口罩,備用洗手液、免洗洗手液隨時進行手衛生消毒,消毒濕巾定時擦拭個人物品;加強校園內日常消毒,尤其廢棄口罩應放置在設有明顯標志的帶蓋專用垃圾桶內,學校定時消毒處理。
校園內實行“分時、分區、分組”就餐制度,就餐時距離1米以上。建議不開空調,每天早、中、晚開門窗通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半小時;增加戶外活動,但要杜絕操場扎堆現象;避免大型會議。家長盡量避免進入學校。錯峰放學,避免人群聚集,督促學生不逗留,立即回家。
疫情防控工作是當前重要的工作,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保持學校教育教學正常運行,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仍要防止疫情反彈。醫院不僅是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主力軍,而且在目前的復工復學浪潮中,醫院需給予復學學校更多規范的醫學指導和幫助,定規則,制流程,開啟綠色通道,維持目前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也要避免因聚集出現群體性感染事件,為復學順利進行盡醫療機構的醫學和社會職責。
參考文獻
[1] 姜毅,陸小霞,金潤銘,等.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第二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0,35(2):143-150.
[2] 劉碧瑤,戚小華,江敏,王臻.浙江省境外輸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OL].預醫學:1-9[2020-05-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 33.1400.R. 20200430. 2012. 002.html.
[3] 劉潔,羅萬軍,鄧志宏,汪小杰,聶麗,王文娟,許渝,張曉慧,唐鋒,王育繼.91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及流行病學特征[J/OL].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5[2020-05-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456.R.20200326.1721.007.html.
[4] 馮子健,李群,張彥平,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20,41(2):145-15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總則[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