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楊永堅
摘 要:語言是人際交往溝通中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語言發展中需要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教師通過運用口腔操語言游戲等形式,不僅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行為習慣,而且還能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引導幼兒園學會正確的發音,大膽自信的進行表達,激發幼兒語言發展能力。
關鍵詞:口腔操;幼兒園;語言發展;游戲
一、幼兒口腔操的概念
幼兒口腔操是根據專業的主持人口腔訓練為依據以訓練幼兒口腔肌肉的方式來培養幼兒學會字詞的準確發音,通過張合、轉舌、頂舌、彈舌、伸舌、嘟嘴等方式來進行訓練,從而使幼兒的口腔肌肉得到鍛煉的同時,還能用正確的發音方式說好普通話。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定,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筆者通過多年幼兒園工作實踐,通過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幼兒口腔操,從幼兒學會說話到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再到能用普通話進行自如的表達,從而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幫助幼兒提高語言發展能力。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幼兒園工作實際需要,我們將幼兒口腔操分成六節:第一節“咬蘋果”訓練嘴巴的張合力;第二節“口香糖逛超市”,第三節“口香糖散步”,第四節“舔冰淇淋”等環節訓練舌頭的靈活度;第五節“逗小狗”,第六節“逗逗小狗然后微笑”等環節訓練臉部的肌肉。通過這一系列的游戲活動,能讓幼兒口腔肌肉充分的得到鍛煉,從而為幼兒創造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二、幼兒口腔操在幼兒語言發展的價值
(一)持續字詞發音練習,提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幼兒的生活環境的影響。根據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從字詞的發音開始訓練語言的正確表達。小班的幼兒聽覺和發音的發展還較弱,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不會用正確的發音和語言來進行表達,在發音時會出現發音不準確或者相互代替的情況。例如:把“老師”說成“老死”,“過去”說成“過來”。根據此階段幼兒情況,教師應該進行單音發聲練習幫助幼兒,有效改善幼兒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問題。中班的幼兒,個別的幼兒存在吐字發音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堅持對字詞發音反復的語言實踐練習,從而讓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發音逐漸完善。大班的幼兒能做到發音正確、咬字清楚,按照語句的內容和情感的需要調節自己的音調,還能會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發音并能清楚地分出四聲,但是也喜歡挑剔其他小朋友和周圍成人的發音錯誤,甚至還糾正、評價別人的發音。教師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同時,發現不同字詞發音之間的變化。
(二)加強口腔肌肉訓練,創設語言發展的條件
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我們以幼兒感興趣的人物或事物來進行口腔操訓練。口腔操第一節口腔張合訓練“咬蘋果”就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把手拳頭想成蘋果用張合的方式達到口腔肌肉訓練的目的。第二節“口香糖散步”抓住幼兒喜歡吃口香糖的心理引導幼兒把舌頭想象成口香糖,在口腔內散步用舌頭左右頂面部。第三節“口香糖逛超市”從幼兒的生活d經驗出發,把舌頭的轉動想象成在口腔內逛超市,訓練舌頭的靈活性。第四節“添冰淇淋”引導幼兒想象添冰淇淋的動作,把舌頭伸出盡量往前添從而訓練舌部肌肉。第五節“逗逗小狗”用彈舌的方式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從而達到訓練面部肌肉的目的。第六節“親親小狗然后微笑”是延續第五節的內容,引導幼兒理解兩者之間事物的連續性,讓幼兒模仿嘟嘴親小狗再咧嘴微笑。幼兒口腔操的訓練讓幼兒在游戲中參與,在趣味中學習。從而訓練口腔肌肉學會說好普通話。
(三)豐富語言發展環境,鼓勵幼兒自由表達的信心
心理學家勞倫茲的提到,4歲是肢體語言關鍵期。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階段的行為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對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此階段的幼兒模仿和接受能力很強,通過豐富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的語言能力有很大幫助。在人的智力發展中,語言能力是第一能力。大多數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發現表達內心的想法。教師要不斷給幼兒創造多聽、多看、多說的語言發展環境,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教師在日常保教活動中采取兒歌、故事、閱讀等多種多樣語言游戲活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不斷地引導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往往能夠達到純語言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而口腔操就可以根據每一個幼兒的性格特點,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更好地積極主動參與語言活動中,培養興趣愛好和自信心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口腔操在語言發展中具體運用
(一)以幼兒興趣激發幼兒語言模仿
《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人類積極主動從事某一活動注意力主要受興趣影響。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主觀認識傾向,表現為一種好學精神。人類一旦得到滿足自身的需要就會促使自己擠出時間來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只有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時候,就會不會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全身心投入到相應環境中,從而促使幼兒對事物的模仿。幼兒時期在大人和幼兒園教師的耳濡目染下幼兒模仿和接受能力很強,大多數幼兒都可以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見聞以及感受。教師要給幼兒多創造語言環境讓其多聽、多看、多說的機會,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模仿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二)以游戲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教師在開展活動時要對不同階段年齡特征的幼兒進行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教師在引導小班幼兒模仿口腔操基本訓練時可以采用幼兒們喜聞樂見的情景導入式、案例故事式,增加幼兒的興趣來進行模仿。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一定游戲的條件,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的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引導者、傾聽者和協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引導幼兒在以后的語言活動中以他們自己喜歡的口腔訓練方式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三)以日常生活為基礎養成語言習慣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到,幼兒園日常生活組織,應當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規,堅持一貫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兒童早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的語言又是需要在社會環境中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才能發展的。幼兒語言發展需要環境的支持。教師應當動靜交替,注重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正確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并積極交流,保證幼兒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動。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言:“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教師在引導幼兒啟蒙階段,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通過口腔操等形式的培養和引導,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從而培養正確運用多種感官能力,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09.
[2].幸福新童年.2016版幼兒園工作規程教職工讀本[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1.
[3].侯麗芳.淺談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