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目的:討論學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策略。方法:篩選出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間6起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作為研究樣本,對這6起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誘發因素展開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策略。結果:本次研究涉及到的6起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均為呼吸道類傳染病事件,其中包含5件流感事件及1件水痘事件,對應的占比分別為83.33%、16.67%。結論:應不斷提升學校對校內常見傳染病事件的應對能力,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防控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發生及發展。
【關鍵詞】學校;常見傳染病;預防;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 R18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66-01
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是指極有可能發生的對公眾健康具有嚴重威脅性的疫病,包含食物中毒事件及職業中毒事件等[1]。相關研究顯示,學校是常見傳染病事件的高發場所,這是因為相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弱,對病毒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患病率;此外,學校屬于人群密集的場所,一旦學生或老師患病,極有可能產生交叉感染并引發嚴重后果。因此,針對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研究措施
1.1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間6起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作為研究樣本,研究中涉及到的全部相關資料均來自于傳染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研究數據的劃分處理完全遵循國家的相關規定。
1.2研究方法
首先應制定并發布相應的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預防及控制調查方案,隨后需創建調查小組,并前往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發生地進行實地調查,以便確保調查資料的精準度及完整性。對調查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并在組內就調查結果展開討論,再與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相關責任人展開交流溝通。
調查小組組內成員的選擇標準如下: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較強的專業性。在明確調查方案后,應對組內成員開展相應的專業學習及培訓。在對數據實施歸檔處理時,應確保兩位成員同時在場,并對歸檔的數據實施重復核對處理,核對處理時也應確保兩位成員同時在場,以便保障數據的精準度及可靠性[2]。
1.3觀察指標
對這6起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誘發因素展開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策略。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6起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均為呼吸道類傳染病事件,其中包含5件流感事件及1件水痘事件,對應的占比分別為83.33%、16.67%。
3 討論
研究表明,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誘發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1)客觀因素:由于校內的學生均為未成年人,相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弱,而且學生群體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營養不夠均衡,對病毒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差,屬于傳染類疾病的易感群體,還會將傳染病感染給其他人;此外,學校也是一個人群相對密集且封閉的場所,師生間的接觸相對密切,一旦學生或老師患病,極有可能產生交叉感染并引發嚴重后果。(2)社會因素:現階段,學校及相關部門尚未建立健全的傳染病預防控制機制,大部分中小學對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認知程度較低,并未對此加以重視,而且不具備完善的傳染病預防控制機制,校內的傳染病檢查設備相當于擺設。對于學生的缺勤現象,學校未能及時上報給相關衛生部門,致使校內常見傳染病事件未能及時發現。學校的傳染疾病管理制度相對較弱,仍有部分學校尚未設立傳染類疾病相關的校醫,晨檢制度的落實率相對較低[3]。
在對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誘發因素展開分析后,制定了下列預防控制策略:(1)對學生的作息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科學、合理布置家庭作業,以免給學生造成沉重負擔,減緩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大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相關知識的健康宣傳力度,增強師生的防疫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健康教育課講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策略,同時印發《傳染病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及責任感。糾正學生的不良衛生習慣,禁止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同時需要對室內外實施定期消毒處理。(2)不斷完善學校的應急機制,對于一般傳染病事件,可啟動三級響應方案,即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需要及時上報病情的發展情況;學校應進入應急準備階段,并組織相關人員切實落實疾病的預防及控制工作;學校可以正常運作,但是應盡可能避免集體性活動;對傳染者實施相應的管理處理,同時需要妥善處置傳染者的排泄物,對傳染者使用過的相關物品進行嚴格的滅菌、消毒處理。對于重大傳染病事件,學校應啟動二級響應方案,對與傳染者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員實行隔離處理;需每日對師生實施體溫測量處理;加強學校的管理制度,嚴格管控外來人員入校;學校可以正常運作,但是應盡可能避免集體性活動,甚至是徹底取消集體性活動。對校內食堂衛生工作加以重視,以便為師生的飲食安全提供保障。食堂應具備相應的從業許可證,食堂內的從業人員需具備健康證明,經相關培訓工作后才能持證上崗。制定健全的食堂衛生管理制度,對食堂環境的衛生狀況實施全面監管,同時應設立專門的監管人員。
綜上所述,應不斷提升學校對校內常見傳染病事件的應對能力,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防控學校常見傳染病事件的發生及發展。
參考文獻
王湘娟,聶英健.常見學校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9):249. DOI:10.3969/j.issn.1005-0019.2019.09.400.
雷苑儷.常見學校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J].特別健康,2018,(19):269. DOI:10.3969/j.issn.2095-6851.2018.19.430.
劉慎行.學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9):169-17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