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再 徐進


【摘 要】目的:探討補腎抗痹湯聯合甲氨蝶呤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方法:對96例我門診部在2015.11-2017.11接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根據前來治療的次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甲氨蝶呤和補腎抗痹湯聯合甲氨蝶呤方案,對比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抵押對照組(P<0.05)。結論:予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補腎抗痹湯聯合甲氨蝶呤,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補腎抗痹湯;甲氨蝶呤;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16-02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系統疾病之一,多累及手足關節,可有明顯的對稱性,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病,40-60歲為高峰期,女性發病率相對較高。疾病發作時以晨僵、關節疼痛、畸形和腫脹為主要表現,嚴重時可使患者喪失行走能力。疾病發展過程中可累及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引起相應的器官損傷,影響患者正常工作與生活[1]。甲氨蝶呤是應用廣泛的抗風濕藥,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著明顯的緩解作用,但長期用藥可損害患者胃腸道功能,增加骨髓抑制發生風險[2]。補腎抗痹湯可活血化痰、補腎同樣,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優有著明顯的治療效果。為促進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我門診部以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補腎抗痹湯聯合甲氨蝶呤的作用進行如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對象為96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研究時間為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按照前來治療的順序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26例男,21例女,年齡22-75歲,平均(50.2±1.6)歲,病程2-12個月,平均(8.1±1.5)個月;觀察組男女各24例,年齡和病程在20-72歲和1-15個月之間,平均(50.5±1.8)歲和(8.3±1.6)個月。組間基線數據無差異(P<0.05),可予以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用甲氨蝶呤(生產廠家: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644,規格:2.5mg/片,口服,5-10mg/次,每日1次,每周1-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補腎抗痹湯,方劑構成:薏苡仁30g,青風藤20g,熟地黃15g,當歸、肉蓯蓉、雞血藤各12g,補腎脂、淫羊藿、徐長卿、老鸛草、鱉甲與白芍各10g,附片、桂枝、羌獨活、五加皮、尋骨風、和白芥子各9g,甘草與黃連各6g,三七粉和黑螞蟻粉3g.。上述藥物,加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用藥時長均為16周。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判定依據[3]:關節疼痛、腫脹和乏力等癥狀基本消失,活動時關節無出臺感和軟組織損傷,晨僵持續時間低于15分鐘,與治療前相比,血沉下降幅度為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表現緩解明顯,實驗室指標改善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原有疾病惡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1-無效率。
1.3.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比較兩組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和腎臟損害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入組患者的研究數據錄入軟件SPSS 22.0中,無序分類資料(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經百分數(%)和x2表示檢驗,P值不足0.05提示數據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下表2。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抑制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周圍性多關節炎為主要特征,可使受累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疼痛、腫脹和功能減退,累及軟骨和骨質時可引發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4],我國患病率較世界水平略低,近8成患者發病時年齡在35-50歲之間。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感染、遺傳、自身免疫力、環境和內分泌因素均會引發此病,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使患者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完全喪失關節活動能力。
甲氨蝶呤起初被用來進行腫瘤和白血病的治療,目前市面上的藥物說明書尚未出現類風濕新性關節炎這一適應癥。但該藥物藥性特殊,逐漸被應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可改善各項癥狀,控制疾病發展進程,被作為治療該疾病的一線藥物。然而,甲氨蝶呤在長期使用中可導致一系列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腸道損傷等,單獨使用價值不高。
補腎抗痹湯一方中,附片和熟地黃為君藥,可滋陰溫陽;補骨脂和揉蓯蓉可補肝益腎;桂枝與淫羊藿聯合使用,可奏溫腎壯陽之效;羌獨活、徐長卿、青風藤、五加皮和尋骨風聯合使用可祛濕止痛、祛風散寒;薏苡仁健脾祛濕;雞血藤、三七粉、老鸛草和黑螞蟻粉可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白芥子、鱉甲、白芍和黃連為佐藥,可奏祛痰、滋陰、養血清熱之效,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活血化痰、補腎通陽之效[5]。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和觀察組疾病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間存在數據差異(P<0.05),證實補腎抗痹湯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好。
總之,予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補腎抗痹湯聯合甲氨蝶呤,可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用藥后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Richards J S , Dowell S M , Quinones M E,等.伴有合并癥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該如何使用生物制劑[J].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2017,20(2):82-96.
譚錦輝,李博,黃海,等.風濕清合劑聯合甲氨蝶呤治療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9):158-161.
周艷華.甲氨蝶呤聯合環磷酰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114.
潘立文.中西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特點探析[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1):173-177.
廖滿玉,李燕林.補腎抗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效果及對關節功能、血沉、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水平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19,47(01):79-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