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班級的管理在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學生成才的導師,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和失敗與個中教育力量協調合作有效程度相關。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四顆心”——細心、耐心、誠心和愛心。結合自己多年來任班主任的感受,現就如何進行小學班級管理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樹立良好的班風,培養正確輿論
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善懲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有的學生不注重自己身邊發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學后窗戶沒關就走了,大白天六個管燈全開著卻不以為然等。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開展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主題班會,會上對小事該不該管進行了辯論,還列舉同學身邊發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結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實踐證明:有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就會無形地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二、嚴慈并濟,貫徹班級規范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既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不放松,不遷就,又要對學生付出真誠寬容的愛,真正把“嚴”和“慈”緊密結合起來。
嚴字當頭,愛在其中。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依賴性強,思想認識模糊,意志薄弱,在工作中要狠抓思想教育,嚴格日常管理。首先在學習中,作業上是嚴格要求,一個都不放過。若出現懶散,“偷工減料”,則重點對待。其次在紀律規范上,當有同學違紀犯錯,如打人、遲到等,只要我知道,絕不放過,而且立刻辦理。詢問當時的情況經過,并根據當時的情景,給學生分析對錯,告誡或教育下次遇到同類事情該如何做或不該怎樣做。而且要求做到“知錯就改”,并接受師生的監督,以觀后效。小孩子喜歡聽故事,我就在故事上下功夫,常用陳毅將軍為母親洗尿褲之類的故事教育學生尊師敬長,愛老護幼;用課文《誠實的孩子》教育學生要誠實,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用張海迪的故事教育學生要堅強勇敢,熱愛生命和生活。這樣,讓學生在思想的源頭上就得到了指導和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行為意識、分辨能力,促進了班級規范的執行,良好班級風氣的形成。
三、對學生進行耐心教育,多表揚少批評
周宏老師曾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評和表揚的時候掌握好火候,并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受到贊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效仿,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形成合力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須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系的重要途徑,在充分了解了每個學生的狀況之后,開一次家長會。會上,主要建立家長與教師的聯系,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只有家長與教師在教育上擰成一股繩,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班級管理是一項經常而又長期的工作,有其復雜性、多變性和艱巨性,但只要我們在管理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把各方面的工作做“細”做“實”,那么,對一個班級的管理就有了實質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