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摘? 要:語文學習是一個積少成多、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本文著重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課前預習、勤于動筆、善于思考和敢于質疑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許多初中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重視課前預學,片面地認為課前預習就是讀一讀課文,有的甚至認為課前預習就等同于沒有作業。這種消極的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還有的學生不動腦筋,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味地依賴教師的講解,使得自身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要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如魚得水,享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大有裨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學
課前預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許多學生認為課前預學就是讀一讀課文,其實不盡然。熟讀課文只是課前預學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前預學時要完成自查生字詞、劃分段落總結大意、畫出不懂的地方等學習任務,這樣課前預學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學,比如制定預學單、制作引讀微課等等,在學生在有效的引導和點撥下逐漸養成良好的課前預學習慣。
例如,在學習《散步》這篇課文時,我就利用預學單來引導學生認真完成課前預學任務。首先,我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通過查工具書去解決書中的生字詞。其次,我讓學生將文中喜歡的字詞句畫出來,并給文章劃分段落,總結大意。第三,我讓學生思考:通過閱讀課文能夠提出哪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完成預學單中的題目。這樣,學生在預學單的指導下高效地完成了預學任務,并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課前預學習慣。
二、指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學生應該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之一,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聽過、讀過過不了幾天就會忘記,而如果能夠用筆記下來,再反復地閱讀和背誦,記憶的效果才能逐漸增強。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教師就一定要幫助學生改掉懶惰的毛病,指導學生無論是在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時,都一定要做好讀書筆記,將讀到的好詞、優美的句子隨手記下來,從而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進而促使學生的文學素養獲得顯著提高。
例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我就指導學生在閱讀時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課上,我讓學生將文中喜歡的好詞佳句畫出來,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閱讀感悟。課下,我要求學生專門準備一個摘抄本,將文中描寫春景的優美句子摘抄到本上,并熟讀或背誦這些句子。同時,我要求學生借助網絡搜集與“春”有關的好詞句或著名詩句,并制作一份手抄報,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拼比。這樣一來,我通過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做好閱讀批注,又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雙管齊下,促使學生逐漸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鼓勵學生勤思考敢質疑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只要求學生會讀、會寫,還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源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之處就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勤動腦、勤思考,要將學習中產生的困惑、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來,還要學會與同伴互相交流對問題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考慮問題的角度也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刻,從而促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學習《狼》這篇課文時,我就鼓勵學生要勤思考、多動腦、敢質疑。這篇文言文雖然篇幅較小,語言精練,卻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在課上,我就讓學生嘗試提出一些問題,如:“屠戶在與狼斗爭的過程中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屠戶想到了哪些方法來對付狼群?屠戶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等等。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對狼和屠戶的鮮明個性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思考:“文章到底想表達怎樣的中心思想,又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啟示呢?”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地開動腦筋、主動思考,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積跬步以至千里”,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惰性心理,從而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促使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匡云華.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神州,2017(35).
[2]史占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