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煥霞
摘 ?要:在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可以不斷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并能夠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進行高效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從而不斷活躍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氛圍,并能夠讓學生取得一個令人滿意的語文閱讀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情境激趣;問題引導;組織活動
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開展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已經成為了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因此,在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開展高效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和途徑,以此可以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語文閱讀教學,并能夠不斷助力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感悟,對新課改下開展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一、情境激趣
在新時期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情境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手段,它可以激發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情趣,并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業負擔,從而不斷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情境進行激趣,以此可以讓學生保持著持續不斷的閱讀學習動力,從而能夠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例如,以《木蘭詩》為例,在講述這篇文章之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動畫片《花木蘭》的片段,使學生初步感受了花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然后,我為學生引出了教材當中的文章,并讓學生閱讀了這篇文章。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我讓學生結合已有的文言知識以及教材注釋,翻譯了這篇文章,以此使學生了解了文章主要講述的內容。之后,我讓學生探究了以下問題:1.你認為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呢?從文章當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呢?2.這篇文章在敘事詳略上有什么特點呢?3.找出文章當中語言比較精煉的語句,并進行分析。最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鏈接了更多的巾幗英雄的事跡,以此不斷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這樣,教師通過利用情境進行激趣,打開了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天窗,使學生感受到了語文閱讀學習的魅力,主動進行了閱讀學習,從而不斷提高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性。
二、問題引導
語文閱讀學習離不開問題的引導,利用高效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內容,并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從而不斷加深學生的閱讀感受。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問題進行引導,以此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探究方向,從而可以節省學生的閱讀學習時間,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例如,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為例,在講述這篇文章之時,我先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請復述渡江戰役的過程。2.說一說三路大軍的進軍狀況。3.結合教材內容,對新聞的結構和特點進行總結。然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了教材當中的文章,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回答了上述問題。最后,我為學生具體分析了這篇文章,并為學生傳授了與新聞有關的知識,使學生掌握了新聞的特點以及結構。這樣,教師通過利用問題進行引導,使學生高效掌握了教材文章的主旨,提高了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的信心。
三、組織活動
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主動在活動中進行閱讀體驗,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并能夠完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從而不斷促進現代化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組織活動,以此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動”起來,并能夠淡化學生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厭煩心理,從而不斷促使學生語文閱讀學習壓力的降低。
例如,以《唐雎不辱使命》為例,在講述這篇文章之時,我為學生組織了常見的角色扮演游戲:我先讓學生閱讀了這篇文章,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角色的認識,挑選了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小組的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發散了思維,創編了本組想要表演的劇本。之后,小組的學生在課堂當中進行了生動形象的表演。在小組學生表演結束之后,未參與表演的學生對小組學生的表演進行了點評,以此使學生之間通過互評,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認識。最后,我結合學生的表演過程,為學生講解了這篇文章,并讓學生總結了唐雎的性格特征,以此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于為國犧牲的自我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導,不斷提高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教師通過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表現空間,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從而不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開展高效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了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趨勢,教師在今后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積極進行創新和突破,將各種高效的教學策略應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當中,從而能夠早日實現構建高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牟超. 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小作家選刊,2017(14).
[2]周文晟. 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 讀與寫(上,下旬),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