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谷勵



摘要:校園“最后一公里”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值得探究的。以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切入點,找出校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實際問題,并從完善物流服務、建立物流服務網絡平臺等方面對校園“最后一公里”問題進行探究,以解決物流網點混亂、物流工作效率低、物流服務落后以及浪費學生大量時間等問題。
關鍵詞:物流服務網絡平臺;物流服務;“最后一公里”
中圖分類號:F259.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2-0037-03
互聯網起源于1969年,現如今已經有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它成就了電商行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并推動著物流行業。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運輸與物流博覽會在發布會上公布,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物流市場,2017年中國物流總費用為12.1萬億元,2018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已經超過了13萬億元,數據顯示政府也在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但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2018年物流運行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83.1萬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意味2018年物流行業雖在穩步發展,但是發展速度相比2017年是下降的,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即為“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的“最后一公里”現狀分析
此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樣本數據是吉林外國語大學,樣本是校園內的各個快遞接收點,同時對同學進行了有關校園內快遞方面存在問題的采訪。共收回147份問卷,其中女生占比63.27%,男生占比36.73%。
1.取件頻率高、所需時間長
對于取快遞頻率的數據如圖1,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一周取多次快遞的人數的占比是最高的,這一現象表明取快遞是大學校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半p十一”、“雙十二”類大型購物節以及開學季更是取快遞的高峰期,大型購物節取快遞所需時間與平時取快遞所需時間以及學生期望的取快遞時間對比數據如表。數據顯示,多數人在平時取快遞的所需時間為2分鐘~5分鐘,但在大型購物節時多數人取快遞的所需時間為5分鐘~10分鐘,甚至10分鐘以上,這表明在大型購物節時所浪費的時間是平時的2倍~10倍,并且多數人并不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希望時間縮短到1分鐘左右。
2.取件過程復雜、滯留時間長
針對取快遞進一步對“同時取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進行調查,其中有過此經歷的人占比為86.39%,沒有的人占比為13.61%。進一步對有過此經歷的人進行調查,其同時取多家快遞的頻率數據如圖2。數據表明大多數人都有同時取多家快遞的經歷。很多時候物流信息顯示已簽收快遞,但卻遲遲沒有收到物流網點發來的取件信息,針對這一現象對快遞在物流網點的滯留現象進行調查發現,在平時發生此現象的頻率為63.95%,在大型購物節時發生的頻率為69.39%。表明不論取快遞的高峰期與否,快遞滯留事件經常發生。進一步對滯留時間調查,平時與大型購物節以及學生期望的滯留時間數據對比如表。如表所示,平時的滯留時間僅有6小時,但在大型購物節時為48小時,并且多數人希望在大型購物節時滯留時間也可以縮短為6小時。
3.傾向智能性與綜合性的取件模式
調查問卷顯示,在校生對校園“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網點分布滿意的比率為31.29%,不滿意的比率為68.71%,針對滿意度低進一步對校園內的取件方式、取件地點以及收件方式進行滿意度的調查。在對物流網點分布不滿意的前提下,學生對智能快遞柜的投放使用,以及對大學生服務中心的一站式可寄存的服務模式滿意,并且相比于自取方式更傾向于送貨到門的收件方式。
4.代取服務普及度低
對代取送件這一付費服務進行調查,數據顯示愿意使用代取服務的比率為45.45%,不愿意使用的比率為54.55%。在愿意使用的人當中,能接受代取快遞的價格為每件1元的比率為60%,2元~4元的比率為23%,5元~8元的比率為12%,8元以上的比率為5%。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半數以下的人愿意為代取服務支付費用,但不愿意支付過高的費用。
二、校園的“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的滿意度可以得知,在校大學生對校園“最后一公里”并不滿意,此現象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物流網點建設不夠完善,布局混亂,工作效率低
以吉林外國語大學為例,校內設有申通、韻達、圓通、百世快遞、京東、順豐、EMS郵政、菜鳥裹裹的物流網點,涉及的物流公司已經很廣泛了,但是仍存在不足。有物流網點的快遞可以寄存,反之不可以并需要在固定的時間段到離教學區或宿舍區很遠的校門取件,例如,德邦、品駿快遞等都需要到校外取件。以品駿快遞為例,取件時間很短,只有20分鐘~30分鐘的時間,而且取件時間在中午11:40~12:10,每天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只能第二天再取。很多時候學生是不能自主選擇物流的,當學生收到沒有物流網點的快遞時,甚至會犧牲午餐時間取快遞,這是非常不便的。
很多學生都會有同時取多家物流網點快遞的經歷,申通、圓通、韻達的物流網點設在大學生服務中心,京東、百世快遞、順豐的物流網點設在小服快遞中心,有時申通、韻達等物流還要統一到小服快遞的菜鳥裹裹取件,EMS郵政單獨設立物流網點,物流網點分布布局雜亂無章,對于趕時間的學生來說要想同時取多件快遞就會很不便。在大型購物節和開學季時,甚至會出現爆倉現象,大量快遞堆壓在快遞中心,分揀快遞的工作人員效率低下,導致顯示已簽收的快遞,學生卻遲遲沒有收到取件的消息,甚至要在快遞中心滯留1天~2天才可以取件。
2.校園物流服務設施不夠先進,無法實現門到門的配送
近兩年,多數校園采取了智能快遞柜和人工物流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完善校園“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務,人工物流服務的平均取件時間為1分鐘~2分鐘,智能快遞柜的出現縮減了取快遞的時間。高校的智能快遞柜多數采取輸入取件碼或是綁定微信公眾號掃二維碼之后輸入手機號的方式取件,普通的智能快遞柜的平均取件時間為1分鐘左右,當在取件高峰期時,每名學生的取件時間為1分鐘。假設排隊的只有10名學生,第十一名排隊的學生就要浪費10分鐘的時間,但排隊的人往往要更多,可想而知要在排隊上浪費多少時間。但是,無論是智能快遞柜還是人工物流服務都無法實現門到門的配送,仍然需要學生自主取件,如何實現門到門的配送是校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重要問題。
3.大型購物節、開學季等取件時間過長浪費學生大量時間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型購物節、開學季等是取快遞的高峰期。大多數學生要同時取多家物流網點的快遞,每一個物流網點都要排隊10分鐘~15分鐘,當物流網點布局混亂時,要多次排隊取件。在大型購物節、開學季等取快遞高峰期時,布局、工作效率、物流服務設施等存在的問題都會顯現出來,導致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
三、校園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決對策
1.建設綜合物流服務中心及網絡平臺,完善校園內物流網點建設
在高校內建設統一的綜合物流服務中心,中心應包括所有的物流網點。在中心內對各個物流網點進行統一的監管,充分利用中心的網絡平臺。將所有的物流網點統一納入網絡平臺后臺,學生可以登陸網絡平臺實時掌握快遞的物流信息,快遞工作人員對所有物流網點收到的快遞進行整合歸納,對其進行統一的編號。這樣不論學生要同時取幾個物流網點的快遞都只需要排一個隊伍,大大的節省了多次排隊的時間。中心應明確規定每天的營業時間,以便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取件。
2.充分引進高端技術物流服務設施
高校應引進高端技術物流服務設施,例如菜鳥裹裹推出的刷臉取件智能快遞柜、菜鳥小G以及京東推出的智能配送機器人等。菜鳥裹裹已經實現了智能快遞柜的刷臉取件功能,刷臉取件的時間為5秒左右,相比輸入取件碼取件、人工排隊取件節省了約十倍的時間。京東推出的智能機器人以及菜鳥小G都采用了無人送貨的方式,它們可以自動躲避障礙物、自動泊車、自動規劃出到達目的地的最優路線,并且能夠自主控制速度以免在校園內速度過快引起學生受傷,學生可以通過APP、取件碼或人臉識別完成取件。智能配送機器人可以隨時隨地的為學生提供送貨服務,解決了校園“最后一公里”無法滿足的門到門配送的問題。采用新引進的服務設施的同時,將設施的物流服務信息與校園綜合物流服務中心的物流信息同步,方便學生在一個網絡平臺即可查看所有快遞的物流信息,同時也方便學校對所有快遞在同一平臺進行統一管理。
3.建立校園綜合物流服務網絡平臺代取服務
在校園綜合物流服務網絡平臺中設立代取服務功能,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為代取服務的代取方或收貨方,平臺將快遞的重量,取快遞的路線長短作為統一的收費標準。當有學生需要代取服務時會在平臺上發出請求,可代取的學生可以在平臺上接單,之后收貨方在平臺上支付相應的費用,快遞被安全送到收貨方手中即為代取服務完成,收貨方在平臺上確認收貨之后,平臺才會將代取費用發送到代取方的賬戶中。在校園綜合物流服務中心的網絡平臺上設立代取服務可以保證雙方的權益,不會造成代取之后拒付以及代取人將快遞遺失等狀況。
四、結語
菜鳥網絡在大數據的環境下作為第四方物流平臺解決了城市末端配送的問題,同樣,在校園內也可以建立第四方物流平臺。校園綜合物流服務網絡平臺就是這樣的平臺,網絡平臺上包含所有的物流網點。當快遞進入校園的那一刻,它所有的物流信息都將展示在平臺上。校園內的綜合物流服務中心與網絡平臺采用O2O的物流模式對校內師生進行服務,可以有效的解決校園“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茹,牟維哲,劉敏,宋一平,宣玲娜.基于校園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問題研究[J].北方經貿,2018,(12):74~77.
[2]施書彪,黃有方,嚴偉.智能柜在校園快遞配送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5,(9):421~424.
[3]王磊.國外城市末端物流配送發展經驗及借鑒[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7):16~19.
[4]Anonymous.KED Logistics and Keyne Express wash up at Beaches[J].Commercial Motor,2017, 23(2).58~71.
[5]Ken Research Updates on the Thailand Express Logistics Market[J].Wireless News,2018,15(6).32~44.
[注]基金項目:吉林外國語大學2018年度學生科研項目,電商環境下“最后一公里”問題探究,JW2018XK104;吉林外國語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作者簡介:
1.
韓冰,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學生。
2.谷勵(通訊作者),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